写意画
写意画(freehand brush work)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用中锋侧锋逆锋来表达。
写意画是融诗、书画 、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写意画是传统中国画里令人赏心悦目的画种,它以淋漓的水墨,纵横的笔法、弥满的气势,使观者赞声鼎沸叹为奇观,并拥有广泛众多的欣赏者。通过画的立意叩动欣赏者的情意,产生回味不尽的画意是成败的关键。写意画有画无意,或叫人不解其意,莫名其妙,都处不上名副其实的写意画。
中文名:写意画 | 外文名:freehand brush work |
解释: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 | 代表人物:石涛,李鱓,吴昌硕,齐白石 |
1写意画基本介绍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山人,石涛,李鱓,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汪亚尘的弟子汪德祖,安平义君等并,李苦禅,朱宣咸,李可染,范曾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写意画用意第一。当代书画家南山乐山认为:“李太白有诗云: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意境极妙。一个引去加上一个衔来,用意极其饱满。画面张力足矣。是故,因无万里之心,故无万里之画。是为用意。夫写意者,无意而写何为?故用意第一。故曰笔不到意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尝闻米南宫用笔八面出锋;八极拳曰,拳打八方极远之地。其理一也。故此,其绘画的内涵更注重文以载道、遗形写神,其形式上更讲究个性的笔情墨趣、诗书画印的配合。”
大写意
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将这门解衣磅礴的艺术发扬光大。
大写意早在唐代就有以泼墨着称的画家王恰,到了南宋出现了写意画大家梁楷,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北宋山水画出现了富有诗情画意和文人情趣的米氏云山米芾/米友仁的山水小景,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揭开了写意山水的序幕。徐渭在水墨大写意花卉画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明以后,这种写意的美学主张已逐渐发展成熟为绘画史上代有传人的大写意画派。
2写意画作画工具
纸
画国画用的纸主要是宣纸,宣纸有三大类:①生宣。是未上过胶和矾的纸,渗透性大,吃水多,易渗化涸晕,适宜画写意画。生宣中的净皮单宣较好用。在净皮单宣上再加工,叫做特种净皮单宣,其质密软,面光平,特别好用,用来画画也顺手,既见线,又见墨色。
②熟宣。在生宣纸上刷上一层白矾水便制成熟宣。矾有固定性,墨色在纸上不洇,适合画工笔画。
③半生半熟的宣纸。是在生宣纸上加少量的矾制成。如煮硾宣,适合画半工笔半写意的画。
除宣纸外,还有高丽纸、皮纸、麻纸。皮纸产于浙江等地,物美价廉,便于出好线条,便于晕染。若用以画云,则层层晕染易制造气氛,不留痕迹,细腻美观。选用皮纸时,可以捏住画纸一角,轻轻抖动纸面,不带声响者为佳。
质优的宣纸应具备如下特色:松而不弛,紧而不实,光而不滑,润而不燥。易见浓淡干湿层次,经揉搓而无损坏。
写意画与工笔画最明显的工具区别便是用纸,用生宣纸作画是写意画发挥艺术特色很关键的因素,因此纸本身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作画效果。
生宣优劣
生宣优劣的识别是从事写意画首先碰到的问题。现今的生宣生产以安徽为基地,红星牌生宣纸是安徽宣的名佳产品,红旗及六甲等安徽宣,质量不稳定,且假冒产品甚多,安徽宣的特点是白净、质纯、渗化性好,笔痕清晰,色墨明亮,因此是大多写意画家的主要用纸。区别生宣的优劣可通过听、摸、看、试进行,先听,可捏住纸角抖动,如果声音发脆则表明纸质刚,加工太紧,这类纸往往涩笔而韵味的发挥差些。如果声音发闷,一般地说纸质较柔松,加工或太松或适度,太松者笔触易烂,适度者应该不涩笔而渗留如意。摸,是用手来回触摸纸面,以手感发涩而具潮湿感者为佳。对光瞧看一番,如果纸质不匀而其纤维呈云状块者为佳,太匀或帘纹太清晰而不起云块者略次一些。有云块之纸,一般墨色更易丰富而浑厚。现今有的生宣由机器加工,这样纸浆会因此而打的太匀,且机制纸太紧、太匀,一般不如手工纸用起来舒服。因此,红星纸厂仍坚持以手工为主,以保持传统名纸的声誉。但纸最后优劣的鉴定还得靠试,试渗化性之大小,试笔痕是否留得住,试墨色层次是否丰富以及墨色是否明亮,试用笔是否顺畅不涩等等。
现今属生宣范围的纸,还有四川竹宣,高丽皮宣,富阳宣,衢州皮纸等。而以往的许多品种有的已不生产,如罗纹纸就很少见了。有的宣纸并不很理想,但是因有自己的特点,也常为一些画家所用。如皮宣型纸有渗化度大、结实耐改、笔痕不清晰但滋润等特点,很受一些山水画家爱好,也为其他一些想利用其特点的人所喜爱。四川宣与富阳宣都算不上好纸,但因价廉而有特色,因此销路也不错。
笔
笔有大、中、小、长、短、肥、瘦之分。写意人物画以用大、中型笔居多,很少用小型之笔。因为写意笔性粗松,大、中型之笔容易发挥这种特性,当然各人可按自己的画风和习惯去选定适合的笔型。
毛笔从毛毫分有软、硬、兼三种。软毫含水分多,柔和圆润,其墨色容易有浓淡干湿的变化,能挥洒自如,表现力丰富,适用于表现圆和软中带刚的线条及多变化的面。不适用于绘画方和硬的线条。这一类的笔,主要用羊毛制作。有的画家作画,专用长锋羊毫、羊毫提斗笔、羊毛板刷,画出来的画柔中寓刚,线条同样雄健,水墨淋漓,烟云满纸,水色天光,倒影迷离,墨色丰富,尽柔和之妙,呈氤氲之趣。软毫以羊毫与羊须为主,其次还有胎毫、鸡毛等等。羊毫主要产于浙江湖州,并以善制湖笔闻名于世,深得国内外画家之青睐。湖州羊毫历史悠久,制笔技术精堪,因此所产之笔,用料纯,肥瘦适度,聚散性好,写意画常以其用于色与墨的涂抹与渲染,若用于勾勒,线条枯湿变化,墨之韵味均自然而丰富。羊须毫长于羊毫,弹性也强于羊毫,用其所制之笔特别是羊须提笔,勾勒与涂抹均会感到顺手。胎毫以婴孩之胎发精制而成,胎毫柔软而凝聚性极好,运笔感觉特别好,可惜胎发不易收集,产量不高,而且民俗胎发不让养的太长,因此要制大、中型之胎毫笔较困难。鸡毛笔性极软,除勾勒特殊线条外,用途不广。硬毫含水分较少,挺拔劲健,锋芒毕露,弹性较强,适用于绘画方和硬的线条。有的画家作画,喜欢用狼毫,因为容易出好线条。作画时,以书法入画,一波三折,笔笔送到家,一树一石,都是写出来的,均见功力。于皴、擦、染、点中见奇韵,浓淡干湿中见墨彩。硬毫以狼毫为主,是黄鼠狼之尾毫制成,由于北方气温寒冷,因此毫硬而长,北京所产之狼毫明显优于南方产品,可惜由于生态平衡失调,狼毫原料来源减少。猪鬃的利用,增加了硬毫的长度,从而增加了硬毫的品类。其他如豹毫、鹿毫、石獾毫,山马毫等兽毛都是制硬毫笔的原料。其中猪鬃、山马毫、石獾毫较常见,它们比狼毫更粗硬而弹性也更大 。另外,常为画家选用的还有山马笔、石獾笔。山马笔的笔尖齐整,容易添成薄片状,然后画出方硬的线条。石獾笔是采用将白毫、紫毫、黑山羊毫和香狸毛混合配制的方法制成的,适合顺、逆、滚、点等各种运笔法,用它画出的线条老辣见笔锋。硬毫一般用于皴擦与点厾,笔性易刚健有力,但变化往往不如羊毫丰富。兼毫是指软硬毫混合制成的刚柔相兼型毛笔,软硬适中,具备软毫、硬毫两方面的优点,市场上以白云笔最为常见,其他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大中小鹤颈笔等等。一般是狼、羊毫搭配,也有猪鬃与羊毫相混的,其实各种硬兽毫都可与羊毫结合,这种笔既用于勾勒,又能用于点染,是画家们比较喜欢的一种笔型。市场上新发掘生产的鹤笔,为克服狼毫笔长度有限的缺点,而用猪鬃与羊毫制成各种长度的长锋型勾勒用笔,效果也不错。
笔的优劣
以毛色纯、开锋后尖毛整齐、肥瘦得体、弹性好特别是笔之回弹聚散性好等为标准。但由于画家各人习惯与画风不相同,必然对笔之要求也不一样。一支质好之笔,也许会不如一支用惯的笔那么顺手就是这个缘故。
墨
墨是直接关系到绘画效果的因素,过去用墨以块墨为主。墨之起源难以考证,但从彩陶纹样中已见到黑色线的勾勒,可见中国人以黑色作画是很早的。块墨是以猪油或桐油或松脂木所熏之烟,手工研磨井和胶及香料压制而成的。块墨之形状多样,但以长条型为主。墨分油烟、松烟两类,以燃油而得之烟所制之墨是油烟,制作精良者称顶烟、蓝烟,作贡品者也称贡烟等等。因松烟易渗化,因此一般作意笔画很少用。但松烟与油烟混调使用可起类似宿墨的效果。绘画墨汁与墨膏,是现代开始大量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方便墨,原先之墨汁胶重、色灰而质粗,经过不断的改进并将原有墨汁、膏精加工成绘画之用,质量在不断提高与改进。绘画墨汁的优点是方便、省力、省时,缺点是缺少最浓的层次,且胶普遍偏重,因此作大泼墨时浓墨层次易糊烂,在水的冲渗中也不如块墨所研之墨汁能保住最初的笔痕。不过这种不足如今常被人们利用来表现某些特殊感觉,如一些朦胧的,浓淡混渗的效果等。墨膏市面上多,其效果不如墨汁滋润,有时沉淀较厉害,这与广告墨色有类似之性能,也会产生特殊之水墨的肌理效果。
砚
砚可分观赏用砚,观赏而又实用之砚,实用之砚三种。历史上的砚不少是名砚石雕成,但重工艺之奇趣,贮墨、研墨都不甚方便,上或有名人之题记,一般艺术性较高,具有收藏价值。作为画具,最好是选后两种砚。砚之优劣,除外观外,主要是石质,安徽、广东、甘肃、山东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都产名砚石,一般地说,石质坚硬而色泽大方深沉,发墨而贮水不易干者为好,如果工艺加工很上乘则更佳。作为写意人物画用砚,砚体需偏大,贮墨贮水之池也需有一定的容量,因此小型之砚不宜,以中、大型之砚为合适。市面上的外方内圆的大砚或者圆形平底盆状之墨海是很实用的,且价也廉,因此初学者可选用这类砚。
不过在绘画墨汁大量上市后,砚之功能大减,砚在画具中的地位也下降,一般只作贮墨器之用,虽然偶然也磨墨,但毕竟用砚时间大大减少,有的甚至干脆以瓷盘或小碟代而贮墨汁。作为砚,仍应充分利用旧功能,因为现今之墨汁一般浓度不够,如果能将墨汁略加水再用块墨研磨之,则可以使墨汁的缺点得到克服。因而有一方实用而造型大方的好砚还是非常必要的。
垫
作写意画一般离不开垫,现用之垫,从考究到随意,从高级的毛毯与毡子到旧报纸等品类颇多。过去对垫的重要性是很忽视的,而随着写意人物画形式的发展,垫之作用有所扩大,人们也开始重视了。如果将垫只作一般的衬垫之用,那么最好选用那些略有弹性而不过分、不吸水、色白或淡色的东西作垫。毡子是很好的材料,它完全符合衬垫之要求,市面上的毡子有厚有薄,薄型的衬垫,因为质匀而体轻,携带方便。毛毯也是常用的材料,但新毯往往毛太长,且弹性太足,作画时会妨碍笔力的发挥,因此一般旧毯比新毯更好,造纸厂用旧了的毛毯其表面纤维变短了,反而适合于作绘画衬垫之用。此外薄型泡沫塑料、植绒纸、毛边纸,旧报纸均是常用之材料。我们如果扩大垫的作用,可使它对画面影响更直接,那么如粗布等织纹明显而又吸水性弱的织物或花纹美丽的三夹板等便是理想的选料,这种物品的纹样会因在制作时从背面接触宣纸程度不一,而在正面运笔过程中时隐时现地将纹样显现于画面之上,从而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这样推而广之,作者可按自己设想,衬以各种事先选定的不同的粗型之物垫以影响画面的效果。另外如果垫以极光滑之物如玻璃板、塑料板等,又会因水在宣纸与光滑衬垫物之间流动和淌洋而产生大渗大化的自然水痕,能给绘画者以启发并产生艺术的联想。垫的用处与作用尚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探索,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中国画的画具还有水盂,调墨、调色之盘,镇纸,也可包括印章与印泥等,但因为这些不直接影响作画产生的艺术效果,便不——详述了。
3写意画基本技法
写意人物画
写意人物画大致可分为写意线描、写意着色、大写意3类。写意线描是写意人物画的重要基础专业课,也是可独立运用的表现形式。写意线描,着重进行写意型人物画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的最初训练,主要学习用笔课题,同时也研究用墨问题。写意着色,是写意人物画最常见的也是最常用的形式,是在写意线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笔墨方法的训练,但重点应放在用色(包括颜料的性能、用色的技巧与艺术,色墨混用与对比、协调等)课题上。写意着色可从着色兼工带写入手,并逐渐放开用笔而进入一般着色意笔。着色方法也可先学淡彩着色再研究重彩的表现。大写意,是最大限度发挥写意人物画技法特性、相对难度较大的一种形式,一些传统的简笔、泼墨、泼彩、泼水等技法都可在大写意的大笔挥洒之中得到充分运用。
写意线描基础
线描,是写生常用的一种技法,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这是一种单以粗细不同,刚柔相间、曲直有别、疏密相对、虚实相衬的线条来刻划形象的技法,也是国画技法中最古的一种。从西安半坡彩陶上就可以看到多变的线描鱼纹了,。拿这些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原始的鱼类化石来对照,可以说明这些鱼纹是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创造。
初学线描以折枝的大花头入手为好,用铅笔写生便于修改,再用墨线重勾定稿为好。用毛笔墨线重勾时,要注意用笔的变化,随花叶边缘的起伏而起伏,随其翻转而转折,随其结构安排笔的起讫,随其动势注意行笔的疾徐,随其不同质感注意用笔的轻重、顿挫。一般说,粗线宜于表现肥厚的东西,细线则有挺秀,质薄的感觉,直线坚,圆线柔,干笔枯,湿笔润,线的疏密也能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色彩感。一幅线描画稿,可以用匀称统一的线条,也可以用多种变化的线条构成。用墨方面也是一样,一幅白描画可用一致的墨色完成,也可浓浅兼施,求得多样统一。所有这些变化都由作者尊重感受自由调遣。熟练以后,顶好用墨笔直接写生,对象的形神、动势、质感等等,常常会启发我们运用笔墨的变化,创出新的技法,塑造出更生动的形象,这对写意画创作特别重要。
临摹方法
半坡人创造了线描,我们也要不断地创造新技法。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这种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并不是由他们自己已选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在那些已直接存在着的,既有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创造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国画,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已有的创造成果。继不继承,确实有文野、粗细、快慢、高低之分。
知识源于直接经验。临摹是化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的有效方法。临摹方法:一是对临,一是背临。对临主要用于工笔画、工笔画的工艺性强,可以笔笔求似。也可以用于写意画的学习,只须领略大意,不必笔笔求似,因为写意画中含有一定的偶然效果,即使原作者,重画原稿也不可能完全一样的。背临的程序如下:
首先是选好临本。一种是就自己喜爱的画风,选自己仰慕的画家,特别喜爱的作品有利于自己画风的发展。一种是根据自己创作需要、丰富表现技法选择临本的。一种是为纠正自己的用笔习气选择临本的。不管是从哪个目标出发选择临本,都以笔迹清晰的原作为好,至少是质量较好的印本。
其次是读画。仔细观赏临本,领略画意。为此,也要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材料,特别是与此画有关的评论。注意画面的题跋、款识、印章都有助于画意的理解。
写意山水画
【笔墨的形态】
笔法指各种点、线、面的画法,而以线为主。
【线】
用笔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变化,又以笔着纸以提按运腕动作的变化,可出现轻重、虚实、粗细、转折等用笔形态。中锋用笔是用途比较广泛的一种笔法,这种线条,运笔时笔尖始终在线的中间运行,具有圆润、厚实、壮健、沉着的特点,无偏枯纤弱之病。画以这种线条为主,易得醇厚、凝重的效果。侧锋是用笔横卧,笔尖在线的一侧运行,线条易得飘逸虚灵的效果。又以笔横卧直拖或逆拖,令笔尖在线的中间运行,又称为卧笔中锋,画出来又是另一种效果。再如逆锋线条比顺锋线条又更能达到涩重的感觉。总之,各种用笔方法,千变万化,在作画中,又往往随机应变,错综复杂交叉在一起,很难说清什么景物应该用什么笔法去表现。作画中,笔着纸上,横拖竖抹,瞬息万变,神幻莫测,有时一根线条兼有中侧锋的变化,顺逆虚实,中锋侧锋都要按写景的需要不断变化。要做到恰到好处,须靠平时的实践积累,用娴熟的技巧去灵活应用。
【点和面】
点和面是用笔的另一种形态,也是山水画中不可缺少的用笔方法。如点多用来表现树木叶子,树干和石面上的青苔,远山上的一点往往即代表一棵树,有时画长满丛木的峰峦,也用成片的点画出。因此,点的形态也千变万化,举其要者有尖笔点、圆头点、横笔点、直笔点、破笔点、个字点、介字点、松针点等等,被广泛地用来表现画中的景物。点的放大即是面,在画中有时需要用大块墨色在用笔时富有节奏地连续点厾,联成一片,就成了面。有时用点和面相间相叠,画出一座山峰的形态,或一片树木蓊郁茂盛的状貌,也是使用面和点结合的用笔方法。
墨法
与笔法密切相关的是墨法。一张好的画,墨色虽然深厚,但可达到黑而发亮,神采闪烁;有的画,调子虽然淡逸,但使人感到淡而见神,韵味醇厚。这些虽然在墨色效果上表现出来,但关键还是在用笔上。如上所述,如没有以力为基质的只用笔画成的墨块或墨线,只能是没有骨力的墨痕或墨团而已。用笔不当,用墨就容易发腻,浮烟涨墨充塞画面,用来表现景物,则黯然失神。所以,好的墨法,包含有色彩的观念。古人说“墨分五色”,即是比喻墨色与水混合后,运用高度的用笔技巧,在宣纸上产生干、湿、浓、淡的复杂而又微妙的墨色变化,这种变化,足以充分画出大自然丰富变幻的情状,蓊勃氤氲之气息,反映出山石林麓,云水浮动等各种自然现象的生动的神韵。中国画中以这种纯墨色来表现景物的形式就是水墨画,写生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水墨变化的特点来表现种种复杂变化的景物。
墨法分浓、淡、焦、湿、破、积、泼等诸种变化。各种墨法,在画中要综合运用,浓、淡、干、湿要形成对比。特别是破墨与积墨,更是山水画中的两种重要墨法,因为山水画要表现出景物的复杂层次,使人感到深厚,必须通过笔墨相叠、相间的对比互相识、破,造成笔中有笔,墨中有墨的效果。一般是先破后积,在作画过程中,根据表现景物的需要,或先用浓墨画,再用淡湿墨破,干后,视具体效果再在上面积,如此,不断反复积、破,直至感到已充分地把画意表达出来为止。在重叠笔墨进行积、破时,用笔要有骨力而肯定,笔路要清晰,笔墨要叉开,在反复积、破中,后一遍的笔路要顺着前一遍的笔路加,复加的线条要灵活松动,讲究笔意,努力做到笔与墨浑然一体,层次多而不乱,墨色有对比而不平。
笔墨与造型
笔墨本身,如一条线、一个点、一团墨块是不能说明它表现了什么东西,只有用它作为造型的手段,才能在画中化为具体的形象。所以各种变化的线条、墨块都要在作画时调动起来,为表现景物服务,做到构成景物和各个局部的笔墨都妥贴地、统一和谐地和形态、结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笔墨不是很妥贴地依附在具体形象之中,再好的笔墨也要从画面中跳出来,破坏了画中形象和意境的塑造,这样的笔墨便成了败笔。
笔墨为表现景物眼务,首先反映在各种线条的刚、柔、挺、直、圆、曲、转、折等各种形态变化要适应景物形体的塑造需要。如画树干,其质感坚硬挺拔,形态曲折多变,树皮毛糙多疤,用笔时线条皴控就要松毛凝重,笔的转折处要直中带曲、柔中见刚,如果用状如游丝,软弱无力或者用剑拔弩张、平铺直拖的笔墨就画不出真实树木的质地感觉。画树木是这样,其他景物也是如此,如画云,其形态是轻盈飘荡,用笔就不能太粗重坚硬。反之,如画石,其质地厚重粗糙,笔墨就不宜太纤细柔软。总之,笔墨线条的运用,必须要根据表现景物的需要来灵活掌握。其次,笔墨的各种变化,如虚、实、轻、重、浓、淡、干、湿、粗、细、中锋、侧锋等在构形过程中要做到恰到好处。使画在每一部分结构上的线条都和谐地妥贴而有变化地和景物形体密切结合。画山石,各种笔墨变化,通过勾、皴、擦、染的方法组织在一起,按造型的需要,灵活运用,山石面的凹凸起伏、前后空间距离,转折处,都须用不同的笔墨变化去构成。山石如此,其他景物也一样,画树,构成树干的各部分线条都是按这样的原则组织在一起,使笔墨在组织中达到变化中求统一,更好地为表现对象服务的目的。其间,勾与皴要密切结合好,勾是景物的外轮廓,往往也是面的转折处,用皴来表现景物内部的质,与外部的勾相联系,勾皴互相结合,可充分地画出物体的结构和体积感。皴笔线条画得较粗重、较浓、勾勒线条较虚、较淡,这样笔墨较实的部分就凸出来,而较虚的部分就转了过去。这些笔墨构形的规律,我们应该在作画中好好去体会,不断积累经验。用笔要为表现景物服务,用墨也是如此。墨色的各种变化与用笔结合在一起,可表现眼前景物复杂状貌。如画烟云蒸蔚、草木丛生的感觉,则宜多使用湿墨、破墨、积墨,造成“元气淋漓嶂犹湿”的感觉。《大别山天堂寨》写生,为表现晚春季节山上草木滋生、岚气浮动、山色蓊郁的感受,就使用了破墨画法。先用干笔皴擦,接着趁湿再用水分饱满的淡湿墨大面积点虱,任其自然渗化,再视具体情况用浓墨破,加强层次,干后再在其上用积墨法进行整理,这样通过反复积、破,直到作品中景物形象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为止。再如画中墨色浓淡的总体色调,对形成画面情调、意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色调淡,则易得淡雅清和的画面效果,色调深就给人一种深沉、幽邃的感觉。这些都需要在写生中为了表达对景物的感受而决定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景物和画中的意境,因而它也是意匠经营的一个方面。还有一种焦墨山水,是纯以干笔焦墨来画的。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虽然较少,但是利用笔法上虚实轻重的变化和笔法本身的情趣画出来,也可以达到有对比而不平,可表现出画面的一种特有的韵味和效果。
在写生中,笔墨表现一般不拘于纯客观地模仿对象的光与色,而要着眼于捕捉它的形态、神韵和结构。首先,在总体气氛感觉上要与对象保持一致,尊重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接着努力设想用具体的笔墨去加以表现。用笔墨自身的变化规律,对眼前景物作能动的调节,即是用各种虚实、轻重、浓淡等笔墨,借助疏密、轻重、穿插、参差等构图上的形式美规律,按景物的结构特点来画。
笔意和笔势
虚、实、粗、细、浓、淡、干、湿等是笔墨本身的表现形态;疏密、聚、散、穿插、参差等是笔墨在构形过程中的组织规律,它们都和景物的形态与结构紧密结合,为造型服务。
作画时,笔触到纸上,在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意境的过程中,笔下线条和墨点的盘旋、往复、曲折、顿挫,以及疏荡、绵密、断续、聚散、交错等等变化,都紧扣着对景物产生的刹那间的心境活动,在构形的同时,在笔墨线条的变化中,也流露了人的感情。因此,在画中,情、境、形、意、笔是一个统一体。
笔墨传情,是通过用笔的节奏、顿挫、迅速和各种笔墨形态的相互联结和呼应来体现,而笔的运动又是受作画时内心情感驱使命进行的。对景写生时,画者感情的来源即产生于现实景物对人的心的刺激,人因外界自然美的作用,有了作画的激情,在用笔墨去塑造具体景物形象的时候,笔下的各种笔墨变化必然糅和着画者对景物的主观感情,用这种富有感情色彩的笔墨去造型,人的感情也必然与画中的景物糅和在一起了。这种笔墨的特点,原是中国画优良的技法传统,中国画素有“一笔画”之称,在意念和情感控制下的用笔,就是要求笔墨之间点划传情。只有在写生中做到人的感情、意念与客观景物真正沉浸在一起,并以同样专注的感情来运用手中的笔,使情、景、笔、意达到高度统一的时候,笔墨的这种写景传情的作用才能被充分地发挥出来。作画时,根据造型的需要,在人的情感、意念指挥下,各种笔墨线条之间,通过呼应联系,相就相让,疏密穿插、变化平衡等形式美规律组织在一起,来表现景物的形态和结构,共同为塑造画面意境眼务。这种在人的情感控制下的用笔形态,即是笔墨中的笔意和笔势。笔有“意”与“势”,它赋予和倾注了笔墨中人的精神与情感。用这种富有情感的笔墨去造型,景物的形与神就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笔墨的“意”、“势”迹化为画中的艺术形象,就表现为景物的形态气势的相互联结和呼应;反言之,即是要求画者面对景物,在充分感受到对象的动态气势、节奏韵律的基础上,用相应的笔意、笔势去进行表现,并努力把感受到的东西通过它传递出来。为峡江石壁的写生,面对景物时感受到石壁气势线条上的一种节奏律动,运笔时,则就按照对象给予的这种节奏感进行,努力把对象给予的这种节奏意蕴通过笔墨体现出来。
对景写生时掌握好这点,笔墨在造型中就取得了能动的地位,不会在写生中看一眼,画一笔,被动地追求模拟景物而造成笔死气断的状况。这要求画者在对景物作全面观察理解,尊重客观对象和画者自身真实感受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景物的形、神、势,借助形象记忆,发挥笔墨特点,大胆落墨。笔落纸以后,再按笔墨出现在画面上的实际效果,根据造型的需要和笔墨组织的自身规律,不断作随机应变的调整。落笔时要心有定力,先后有序,笔笔生发,控制好笔墨的快慢节奏,画好一个局部再生发到另一个局部地逐层铺开,使画中的景物与笔墨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这样气脉疏通,气韵也自然生动。其间,眼、脑、手三者要互相配合默契,构图、笔墨、造型、造境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尽量把眼前之景和在脑中蕴酿成熟的意象通过笔墨表现出来,使笔与景、笔与意达到高度的统一。
笔墨构成与创造
山水画写生通过笔墨来完成对景物形象的塑造,还表现在笔墨构成形式的探索创造上。笔墨构形原无定式,虽然景物客观存在,但可以根据各人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用不同的笔墨技法去进行表现,使画出来的效果更符合画者主观上的审美要求。同一景物可以用双勾法来画,也可用没骨法;可以用粗笔写意法,也可以用细笔工写法,作画中笔墨既可以这样组织,也可以那样组织,使画出来的作品既尊重客观存在,更尊重画者内心的主观感受。因为写生不是临摹,现实景物中没有现成的笔墨可资借鉴参考,在考虑如何用笔墨去表现时,自身失去了技法上的参照系。必须通过画者在写生时自己去思索,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尝试,并从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高。对初学写生者来说,在写生时可以借鉴平时通过临摹学习所得的技法,与客观景物进行对照,创造性地运用,但要避免机械被动地照搬他人所创的方法来硬套。作画时应有自己的想法,逐步学会在写生中融汇贯通地灵活运用既有的成法,进行改造、变通,技法在写生中经过这样一番消化以后,使它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景物的真实感受,从中不断总结出新的表现技法。这样,我们在不断的写生实践中才能逐步积累、不断发现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这也正是通过对景写生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4写意墨法
【写意画着色和大写意】
写意着色除应继续写意线描研究用笔外,主要研究方向转向用墨、用色、色墨结合的课题之中。
中国画中的笔与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中的两个方面。笔中有墨,墨中见笔,是传统画对笔墨的基本要求,各种用笔中都脱不开墨色的变化。变化而有韵味却是不易之事,它是随着实践与涵养的提高而提高的。有墨而无笔,则墨中无骨,而无骨之墨易烂易平,从而失去表现力与中国画特殊之笔力感。因此前面所讲到用笔问题实际上同时是离不开用墨课题的。写意着色人物画,尽管将主题转入用墨与用色,实际也是进一步研究用笔的过程。
色与墨在艺术上有许多共同的要求,用墨如用色,墨分五彩,而用色需见笔,色中见骨,是用墨用色的传统要求。中国画在形式感上的重要特征是以线为主体的各种不同墨与色的笔触有机、和谐而有韵律感的组合。当然作为用色它还有其他多种艺术表现的要求,而现代写意人物画中对墨与色中见骨的概念又在扩大与延伸,如追求肌理效果等,更多地丰富与强化了墨与色的笔触感。
墨
墨色大致有焦、重、浓、淡、清之分,有枯润之变,有破墨、积墨、泼墨、宿墨、胶墨之法。墨之韵味与节奏产生淡雅、沉厚、丰富、淋漓、滋润等各种不同艺术趣味,并以此表现物象的某些形体与质感,意境与情趣。用墨的诀窍是在变化中求统一,这变化可以是各种墨色之间的对比,也可以是墨色本身的韵律感、丰富感、肌理感,因而用墨一般有两种倾向,一是对比中求统一,另一是统一里求变化。前者追求丰富而鲜明,后者则应和谐而不单调。
破墨法
墨法中最常用的是破墨法。由于生宣纸的渗化性与排斥性,水的含量以及落笔的先后不同,可使浓淡之墨在交融或重叠时产生复杂的艺术趣味。具体讲可分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等,而这其间含水量、速度、落笔相隔之时间、纸性与墨质、笔类与笔型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如同样的含墨含水量,由于下笔速度快慢不同,会引起宣纸与笔接触的瞬间的长短,这样在宣纸上反映的浓淡及渗化度会因所吸的墨与水多少而不同。如果两笔之间相隔时间长短不一,也会因先落之笔痕干湿度以及渗化范围大小不一而与后落之笔的交融中产生不同效果。羊毫与狼毫因吸水放水量不一样,作破墨效果润枯度也不一样。鲜墨与宿墨、胶墨,用破墨法都会产生极不同的效果。鲜墨清醒华滋,宿墨古朴而浑厚,胶墨凝重而生涩。纸质优劣或渗化性不同,用同样之水分与墨色,效果也会大异。油烟墨、书画墨汁、松烟墨、墨胶以及广告墨色都会在宣纸上产生不同趣味,而这些不同性质的墨,会因不同质地的纸产生大相径庭的效果。因此墨法的掌握需要的是实践与个人经验的不断积累。
积墨法,山水画中用得较多。所谓积墨是指各种不同墨色、不同笔触的不断交错重叠而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给人以浑朴、丰富、厚实之感。积累时每一层次的笔触的复叠,一般在前一层次的笔触干时才进行,而笔触的相叠必须既具形式感又能表现物象。积墨时,湿笔比渴笔更难,因为湿笔之积累,易臃肿呆俗,不易追求到苍郁淋漓的效果;而渴笔不但容易疏松灵秀,如有败笔时,也容易补救。渴笔之积累应防止松散纤弱。湿渴混积是最常用的技法,搞好了可出现浑、秀并呈之效果。积墨法在人物画中一般用在画毛发,粗质感的物件与衣着,老人的皮肤,以及表现某些对比及气氛中的特殊效果等。
宿墨之法。宿墨是因室温偏热,而使所研的新鲜之墨胶与墨发酵分离而成的,这种变质之墨可能在偶然中被画家发现其所能产生特殊艺术效果。宿墨因胶部分或全部发酵、墨粒游离引起沉淀,这样便会在宣纸上时凝时化,而且笔痕清晰,不易渗化或覆盖。宿墨不如鲜墨之墨色有光泽,但却乌黑而浓郁,作画时,往往因其各种笔痕不易相融重叠,以及部分未发酵之墨的偶发性的渗化而形成一种特有的奇趣,从而使宿墨法自成一格,并被历代画家所青睐。
泼墨法
泼墨法是指随笔将多量的不匀之墨水挥泼于宣纸上的作画方法。这种挥泼而成的笔痕、水痕,有一种自然感与力度,但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随意性,是作者有意与无意的产物,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泼墨法往往和大写意联系在一起,适用于追求情趣、感觉以及在造型上无需很严格的题材与物象。如画衣着宽松不定型的人物,画活动中或舞蹈中的简笔型人物,或画处在风、雨、雾、夜中的人物,都有利于泼墨法的发挥。
指墨法
指墨法是以手指为笔作画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早在唐代就有“以手摸素绢”作画的记载,但真正形成指墨法,是清代高其佩,他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与完善了指墨的技法。指画实际是运用手指头、手指本身,甚至手掌部进行作画,一般地说,手部的凹凸与皮肤是贮水器,附在手部的墨水沿着手指不断流向指尖,利用手指指甲与指尖肉进行作画。指甲无需太长,半厘米左右足够了,太长容易使所画的痕迹单薄,甲与肉同时接触纸而容易产生较厚重之效果。五个手指可以分别运用,也可以连续运用,也可二、三指合起来使用,甚至手指各关节与手掌有时也可配合使用。为了蘸水方便,也可用小碟盛墨水,凑在手边,边蘸边运指。指画用纸不宜渗化度太大,应用豆浆纸、煮硾笺或者熟宣或相当渗化度型纸。
胶墨法
胶墨法是指以参胶之墨作画的技法。参胶可先参和在墨中,使墨成重胶状,也可墨与胶随时边参边画。胶墨在宣纸上因胶与墨之间比水与墨之渗化困难并且容易产生不均匀,而我们正是利用这种特殊性能去表现某些新的感觉。胶墨画法自古有不少人运用,如任伯年、吴昌硕、蒲华都是用胶墨的能手。胶墨之痕在干后仍有新鲜而湿润之感,而且水所渗成的边圈包围透明的墨韵、墨块之效果,常为画家所利用。
墨法并非仅以上几种,新的墨法也在不断发现和试验,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总结。
5写意墨色
色
色可以分为颜色与用色,在古代写意人物画中,用色居从属地位,水墨为上,水墨为主,用色特别是用重色的作品很少见。近代与现代的写意人物画用色开始增多。
中国画颜料,原先都是直接取自矿物与植物,朱砂、朱磦、赭石、石青、石绿、石黄等都以矿砂加工而成,花青、藤黄、胭脂等取用植物之汁加工而成。现代使用之颜料,已打破原先之框框,许多水彩色如群青、紫、洋红、曙红、铬黄、天蓝、大红、柠檬黄等等都成了经常借用之色,甚至部分水粉色也时而掺和用之。颜色中矿物之色与粉质色不易渗化,却极易沉淀,一般地说,植物质与非矿非粉之色渗化度大,也不易沉淀,可是真矿物之色有不易褪色之优点,而其他之色到一定年代画面便会褪色,难以长期保存。
写意人物画用色有原色、调合色、色墨三种。
原色
古代之绘画以原色为主,写意人物画也如此,而且以淡彩居多,现代写意人物画用色品种繁杂,手法也随之增多。原色与墨色之间有天然之联系,以墨为主的画面原色会显得单纯、醒目,有协调之感。而以原色为主的画面,墨色也会具清晰明亮之效果。现代的写意人物画,原色使用仍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美术中使用原色的研究和汲取,从而使现代写意人物画之原色色调比古代要丰富得多。
调合色
现代写意人物画注重画面的色彩调子,促进了对调合色使用的研究。如西方绘画,特别是水彩、水粉画的用色方式,现代工艺美术的色调处理,磨漆画的色彩感觉以及对自然界新的审美视角的追求等等,都是影响中国写意人物画的调合色使用的重要因素。但中国写意人物画调合色研究的基础重点应放在固有色的变化上,对光源色研究与利用不能作为重点。调合色应在表现丰富多彩固有色的变化上多下功夫,从色块的并置效果中求得大统一、小对比、丰富而协调的效果。
在古代作品中,用色一般不打破物象原来不同固有色之间的界限,在现代之作品中,有的仍沿用这种手法,但已开始按画面需要与作者的主观感受去概括与处理画面的色彩,或打破固有色之间的界限,或归并同类色甚至按气氛与表现的需要改变原有的色相等等。这些手法虽然超出固有色的色相与界限,但仍需以所表现物象为依藉,尊重特象的总体感受与印象,否则容易失去生活的浓度,并养成用色上类型化、概念的习惯。
色墨
色墨是中国写意画很有特色的一种表现手法。由于生宣纸有渗化性的特点,色、墨、水的互相渗融过程会形成无穷的极为丰富的色墨深浅层次,如果蘸墨技巧较高,水、色与墨又会在落笔前的毛笔笔端先形成丰富的层次,如果运笔时这种笔端的变化与宣纸的渗化度利用得当,便会产生只有中国写意画才具有的神奇效果。
色墨的混合使用,应该注意几点,一是墨与色在调色盘中不能过分地调搅,如果调搅过分均匀,画面上易形成呆板的效果,如果嫌调合太匀,可在落笔前再蘸水以造成笔端色墨的再次不匀均。二是含水之笔蘸墨与蘸色后可不在盘中再调和,即直接落笔在纸面上,边运笔边调和,同时也边表现,让色、墨与水在纸面上进行自然的交融,从而色与墨可保留各自原本的明亮度。三是通过不断实践,提高把握笔端色墨分量以及落笔后效果的能力,特别是落笔后从浓到淡的反复涂抹,从而使色墨的对比、层次、比例在运笔中产生由强到弱的丰富而自然的色墨之阶。四是白色与墨的混合使用会形成特殊的区别于淡的银灰色,如果与新鲜纯淡墨并置使用,会产生微妙的韵律感。色墨混用会增强色彩浑朴感,又会使墨色增添层次,并容易使画面减少火、俗之气。不过一幅画面不宜普遍使用色墨,这样容易花和碎。调合的色墨与不调合的色墨可结合使用,以便画面更耐看一些。近代历史上有许多色墨运用的高手,如吴昌硕与任颐、齐白石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范作,有待于进一步继承与发展。
水的使用
水的使用。画写意人物画离不开用水,笔、墨、色的特色的发挥很重要的因素便是用水,“墨非水不醒,醒则清而有神”,画面要有神韵,首先必须掌握用水技巧。用水涉及笔端含水多少,纸与笔的品类,用笔的速度及接触纸面的时间长短,用笔的力度与方式,还有水本身的不同性质等等。譬如,笔端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画面渗化的结果,而同样的含水量,在不同的用笔速度与力度情况下,又会产生不同的枯湿感。含同样水分的软毫与硬毫,因为软毫放水慢,而硬毫放水快,会产生不同的笔痕,而不同性能的纸质又会直接影响水分渗化度的大与小。同样的含水量又会因中、侧、卧、逆的不同用笔方式而产生不同效果。如中锋水顺流,侧锋与卧锋水不顺流,而逆锋又会因笔毛时紧时散而减少笔毛与纸接触面,使宣纸无法集中汲取笔端所含之水等等。而水本身的不同性质又会影响其与色与墨的调合效果,如清水、混水、矾水、胶水、酒水作为调合之用,或者单独使用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趣味。清水是最常用的,前面提到的笔、墨、色的效果,指的是清水的作用。混水可使色泽稳重,矾水可使色墨之笔痕清晰,胶水可减缓渗化速度,使部分色墨似化非化,并保持湿润之感觉,酒水可加速渗化范围,也会使有的色与墨沉淀等。不同的水如果先入纸面都会在生宣纸上形成水晕与笔痕,而这种水痕产生排它性,使后敷之彩与墨无法将其全部覆盖。从而保留住隐现程度不一的痕迹以表现某些特殊的效果。大量的清水又可以部分地冲移未干之色与墨的痕迹,或直接冲渗入色墨之中产生新的水痕。
用笔方式
勾勒是中国画用笔的主要形式,勾勒表现的难度也最大。单线勾勒明确而暴露,因此比其他用笔形式更需精心设计和具有较深厚的功力,才可能使画面笔笔讲究,有力度、经看,笔与笔之间要有呼应,节奏,构成疏密有致,浓淡与枯温得当。
改变传统线的用笔方式,追求新的形式趣味,追求总体上线的节奏感与造型的整体感。
笔简而意繁。勾勒应尽量洗练,必要时勾勒可重新按需组合,精取大舍,甚至改变物象的原本形态。注意每一笔功力的体现,笔与笔之间的刚柔、曲直、浓淡的对比,互相之呼应与韵律,主体构成的用笔应尽量反复斟酌。
以勾勒、皴擦、渗染等手法为主,画面可将扎实与虚松结合起来,并注意实而不板、松而意到的效果。
生活小品。尽管是即兴的随笔画,但平时必须大量积累有情趣的生活速写之素材,毛笔速写与其他速写均可,在这种速写的基础上进行小品构思,促使想象力的发挥。
拖泥带水,边勾边涂抹,一气呵成,以期达到自如、生动而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充分利用宿墨湿中见笔、似渗非渗的性能,宿墨一般地说以湿笔易出效果,枯笔则特点不明显,因此凡以宿墨作画,可多用湿笔、饱和之笔。
以疏松的枯笔为主的表现能给人以苍劲之感,枯而凝练是掌握枯笔的关键,利用枯笔所产生的飞白,作适当渲染,通过细心的收拾,使画产生松动而整体的效果。
打破常规的线的组合方式,使点与线形成有机结合的格局,并改变线的肌理效果,但保持传统线的讲究功力的基本特点,以丰富线的艺术趣味,同时提高线的表现力。
各种技法的结合使用,枯、湿、皴、擦、点、厾、渗、染的有机组合以更充分地表现物象,落笔前对线、点、面的安排,可有个大体的设想,以使画面整体自然、丰富。
采取总体统一而局部对比的手法。总体上笔法的统一,使主要支撑形体的用笔有足够的强度,构成合理优美。局部的对比,可虚实相间,以突出主要的部位,各种局部的对比手法又都必须自然地融合于总体的统一格局之中。
6写意画用墨特性
墨彩
墨本来是一种单色,但由于中国画把墨当作色彩来运用,所以有墨彩之说,意思即是墨色美在单纯中蕴含了万物的光彩。黑与白是亮度的对比,黑白对比适当,画面就生出亮彩。浓与淡是墨色阶梯的对比,于与湿是水分多少的对比。对比适当,墨即有色彩的光辉。
墨阶
墨色由浓到淡的层次变化叫墨阶。与色阶、音阶相似。墨阶大体可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阶梯。浓的、不掺水的墨为焦墨;掺少量水分,浓度仅次于焦墨者,为浓墨;掺三分之一的水,为重墨;水分超过墨者,为淡墨;水中掺极少量墨者,为清墨。在实际作画时,可以把墨分成更细的层次。墨阶的作用,关系到画面色彩层次和调子,层次少,对比强,称之为高调;层次多,画面柔和丰富称为低调。调子的运用,要按画面的具体需要加以调整。
墨质
对于用墨的处理办法不同,产生不同质的变化叫墨质。可分:新、焦、宿、退、埃五种。新磨的浓墨,立即使用叫新墨。磨好的浓墨,放在砚台中半天以后,水分有一定的挥发,叫做焦墨。把墨放置一天以上,使水分有较多的挥发,叫做宿墨。宿墨由于部分脱胶,故运笔畅快、墨色浑厚,但光泽较差。放置多天的墨,墨中的胶力大部分脱去,炭粉沉淀严重,颗粒粗糙,光泽更差,但墨色厚重,笔痕清楚。埃墨是墨汁在砚台中长期放干之后,再用水泡起,墨质粗糙,一般不好使用,但在一些特殊效果中也可使用。
墨性
对于墨色的不同处理,产生色性的变化,叫做墨性。分枯、干、润、湿、漓五种。不同的墨性可以表现不同的形象和表情。如干燥和湿润,粗糙与光洁,苍老与稚嫩等。枯墨一般用宿墨,枯墨适宜表现老年人干枯的皮肤及粗糙的衣物等。干墨可以分浓干和淡干,无论浓淡,把笔中水分尽量吸干,用笔时会出现飞白,适宜表现人物的须发、山石、树干等。润墨干湿相宜,这种不干不湿之墨,用笔时略有水晕之感,使用范围最广。湿墨指笔中饱含水分,行笔时,水分在纸上自然渗化,墨痕之处,有明显的墨晕,适合表现比较光洁的物体。漓墨为水气淋漓之墨,适合大面积渲染,表现烟雾、水气等。墨的干湿、枯润如果运用不当,就会破坏画面效果,太枯则无气韵;太湿则无骨气;太干则枯燥无味;太润则柔弱而无纹理。
墨法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黄宾虹先生说:“画案之上,一钵水,一砚墨,两者互用,是为墨法。”又说:“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所以墨法离不开水的运用。用墨七法,实际上是墨与水不同的调和与使用而变化出来的。
7写意画设色
1、中国写意画“以情运色”的艺术境界
写意画,只从形式上说,是一种水墨淋漓的绘画,也称作水墨画。敷彩,就是进行着色。由于写意画以笔墨变化为主,而着色则次之。渲染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形体的质感,协调线与皴擦的关系,增加画面的气氛,为了更加生动地、丰富地描写生活,仍然要重视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比如写意人物画的色彩关系,按照传统手法,认为基本上是-‘‘平光”的观念,即主要是根据固有色的变化着色,例如脸颊是红的,嘴唇也是红的,着色时只要区别于一般的肤色就行了。但是,我们着色时,可根据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况,常常打破传统手法而吸取西画的方法,用颜色在表现固有色的同时,又表现形体的明暗调子关系;有时还通过处理“反光” “逆光”的颜色效果,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了生活的真实气氛与人物的情绪。例如画炼钢炉前的工人,锻冶的场面,通过炉火正红的色彩反射,充分表现出工人阶级在生产建设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时代精神面貌。对于这种现实生活的人物描绘,如果拘泥于传统的着色方法,显然是不可胜任的。
2、不同的色彩感觉饱含了画家不同的情感
作品的情感不一定是作者自己的内心情感。色彩不以自然色彩为满足,有待心灵的加工。艺术家在调配,表现色彩时,注入各自的情感。中国的艺术之所以最“真实”,事实上是“最写意”,就是最能表现完整的生命意趣。中国传统艺术也由很写意而达到了很写实的效果。其原因就是中国艺术的目的是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它“使片景孤境能组织成一内在的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一意义丰满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一层次的真实”。
3、写意画墨色的表现性
中国写意画中所谓的“画由心生”是指写意画的笔墨用色,出神入化,状物抒情,变化万千的笔墨倾诉了创作主体--画家的思想,情怀和感受。不同情感、情绪下画家用色的每一格细节变迭都紧扣着画家的心理活动。这种笔墨用色的情感表达是在两个层面上得以实现的。写意画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西方现代绘画注重主观、表现,情感,在强调绘画抒发创作主体的内心情感上两者颇有相似之处。
无论是从纵向继承或是横向借鉴,都不能忽视画家本人的内在心理素质和感情因素。强调笔墨用色的情感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强调袒露画家本人的情感个性和独创性,用自己的声音唱心底的歌。虚伪的感情只能导致作品的矫揉造作,毫无牛气。
4、有关中国画笔墨设色的审美情趣
画家通过绘画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把自然景色和个人的感情结合在一起。写意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样式,它是“意”与“境”的融合,更是意境与意象的统一体。意境与意象是写意画的基本审美特征。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将不再是古典式的和谐宁静,而将是一个充满冲动、苦难、争斗的过程;“天人合一”不再只是目的,而且也是过程。所以分析意境与意象的特征及其关系,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寻找促进当代中国画健康发展的途径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图鉴导航
收藏鉴赏
- 奈良美智的模仿者 哈维尔·卡勒
- 一个穿着红色连衣裙的小女孩把一只手藏在她身旁,用一种略带挑衅的神情盯着人…
- 英气溢面朱瞻基 热爱书法绘画的
- 在中国历史之上,许多皇帝都以高雅著称,喜欢欣赏和收藏书法和绘画,但真正有…
- APSMUSEUM举办秋季展览 彩色玻
- 2021年8月18日,APSMUSEUM与上海陆家嘴中心L+MALL联合举办秋季展览“彩色玻璃…
- K11藏品展上海开展 包括塩田千
- 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在田千春和徐道霍的作品之中看到一些相似之…
- 唐继尧正面像拥护共和纪念库平
- 1918年唐继尧正面像拥护共和纪念库平三钱六分银币,Y-479.1/LM-863,轻薄浅灰…
- “艺术3.0——一山《数字江山图
- 6月10日,北京银帝艺术馆举办“艺术3.0——一山《数字江山图》展”。…
- 武夷山货币文化券赏析
- 武夷山纪念券是双遗系列纪念券的龙头品种。龙头效应对价格有多大的影响,想来…
- 卢氏觥-博物馆级别重器
- 卢氏觥结合了两种动物的造型,其前端为一只卧虎,背部饰以立鸮。一器二兽的形…
- 觥-殷商时期的青铜礼器
- 觥属于高等级的盛酒礼器。其主人身份必为贵族,在《周礼·春官·司尊彝》中就…
更多 > 拍卖行
-
安徽九乐春季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会
- 赤阑桥文玩大厦23楼(安徽省合肥市桐城路127号)
- 安徽九乐春季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会。预展时间:2022年2月25日-26日上午9:0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