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那点事儿
参与此话题的人数共:276

名家手札收藏 收藏价值日益看涨

2014-6-6 16:36:51

名人手札、信札版块一直以来都是拍场的配角,甚至是许多拍卖公司都不愿意去做的版块,直至2009年陈独秀等致胡适的13通27页信札成交价达到544.4万元,随后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优先收购权,将这批信札买下。

01名家手札收藏频现拍场

名家手札收藏频现拍场

名人手札、信札版块一直以来都是拍场的配角,甚至是许多拍卖公司都不愿意去做的版块,直至2009年陈独秀等致胡适的13通27页信札成交价达到 544.4万元,随后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优先收购权,将这批信札买下。这是个具有里程碑的举措,使得更多市场人士从单一关注名人书画,转而对于信札和手稿有了更大的兴趣。

国内名人手札拍卖最早始于1994年,当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手札,估价10万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最终却以流拍而告结。2004年,同样是在翰海,仅仅3通的徐悲鸿信札便以 24.2万元拍出,每通平均8万元,升值幅度达到10年前的10倍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名人手札价格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2012年,在艺术品市场趋冷的情况下,名人手札的高价成交体现出它的抗跌性。2013年5月,鲁迅手稿《古小说钩沉》在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以11.5倍于起拍价的 690万元成交;2013年5月,“曾国藩手书家训”从10万元起拍,最终以230万元成交;2013年11月,出自鲁迅亲笔的《致陶亢德信札》,全文不过200余字,却拍出655.5万元的天价,一字均价3万元;2014年1月5日,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在南京以1207.5万元成交,创下中国文人手稿拍卖新纪录。

近两年,一些拍卖公司已逐渐重视名人手札的征集与拍卖,未来名人手札将会进入更多收藏爱好者的视线。手札是书信的别称,又称书札、信札、尺牍等。广义的手札还包括文稿、诗稿、小幅书法作品手迹。书信是人类传递信息的载体,中国书信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张逐渐推广普及,书信获得空前发展。据专家介绍,名人手札热潮不是从现代开始的,实际上自明代就已经形成了。古人没有书法创作的概念,他们最早的书法作品就是以手札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后人称之为“帖”。比如距今1700多年的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其字古朴、雄浑、沉厚,堪称“无价之宝”。著名的“三希堂三帖”——王羲之写给亲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子的《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还有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杨凝式的《韭花帖》等等,都是手札。

名人手札的收藏价值是逐渐被大家认识的。在曾经那个特定的年代,名人手札、手稿,以及其他历史文献,都是作为废旧物资来处理的。艺术品鉴赏资深学者、文物收藏大家阎焰说,名人手札也曾被当成废纸卖,他的一个朋友,当年2000元买回一卡车,现在抽出一张纸都能卖好几万元。他本人也有过收藏名人手札的经历,但数量不是很大。他说,那时候北京的一些单位,书信、手稿等资料都当垃圾处理,他从中抢回一部分。他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到2000年以前,类似资料已经全部消化掉。曾经有一段时间,历史文献资料不被重视,成堆成捆地处理掉了,有些被工作人员当作私人物品拿出来卖。阎焰认为,不重视档案资料的事也不只是近代才发生的,“清宫内档都曾经当垃圾卖,8000麻袋的档案,今天看来都是至宝。”

然而,名人书札收藏虽热,却也渐有鱼龙混杂之势,收藏专家提示收藏书札有几个要素需要格外注意。首先,书者“名气”是书札收藏的关键所在,其中尤以著名艺术家、文人学者、政界人士的原件手稿为最。“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13通”以554.4万元成交,“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20册”以990万元成交,说明除书写者外,上款人和收藏者的盛名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名人书札往往与时代风云、历史变迁紧密相连,其珍贵的历史内涵更为市场所重。书札在特定的时机下写就,具有书写者本人浓重的个人色彩,书写多洒脱随性,比起立意创作的书画作品更多意趣。因此,观察书札时要注意其中的风骨,特别要警惕匠气过重、章法支离、结字呆板的伪造品。另外,书札的品相也非常重要。无残污破损,无缺页断码,保存完整状态最好,信函与信封、邮戳一同保留更佳。从审美和保存角度而言,书写工具以毛笔最佳,钢笔次之,铅笔、圆珠笔更次之。书写材料如纸、绢等的年代及保存情况也是考察藏品的重点之一。

02名人手札存量稀少价值特殊

名人手札存量稀少价值特殊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五年名人书札价格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有的名人书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现在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因此,有人惊呼,以前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现在是信中一字已抵万金。有收藏者开始担心,发展势头迅猛的书札收藏是价值导向还是人为炒作,会不会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

书札,在古时有多种名称,如尺牍、尺书、尺素、笔札、书札……现在我们最常见的叫法就是书信。它既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又是一门书法艺术。每一通名人书札和手稿都是历史孤本,其惟一性决定了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如果书札能反映作者所在时代的历史,有史料价值,其市场价格也相应较高;或者,作者书法水准高,其书札的价格也会高。这些年的拍卖市场中都有它的身影,并且有着不俗的表现,像赵孟頫书札十通以299万元拍出、钱镜塘所藏《明代明贤尺牍》拍过990万元的高价。其实,梳理中国近现代名人书札拍卖的历程可以看到,名人书札经历了一个被忽略,之后逐步获得价值认同和回归的发展之路。

不同于收藏者的担心,在专家看来,承载书法艺术和文化的书札,价格远远不止这些。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副总经理谢晓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业界对名人书札市场饱含期待,名人书札上涨有其坚实的市场行情基础和内在逻辑。独特的书法价值和历史、文献、文化价值使得书札具备了很强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流动性。而数量庞大的名人书札足以构成独立板块,建立收藏体系,满足收藏需求。名人书札范畴不仅包含纯粹艺术家,更有被人们熟悉的政治家、文人等社会历史人物,所以其受众群体更广。而且,相比同等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偏低的名人书札更具有市场。所以,市场对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名人书札在不断认可中,书札的自身价值也得到回归。

03近现代名人手札市场升值空间还很大

名人手札收藏于拍卖渐被重视

2013年5月,鲁迅手稿《古小说钩沉》在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以11.5倍于起拍价的690万元成交;2013年5月,“曾国藩手书家训”从10 万元起拍,最终以230万元成交;2013年11月,出自鲁迅亲笔的《致陶亢德信札》,全文不过200余字,却拍出655.5万元的天价,一字均价3万元;2014年1月5日,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在南京以1207.5万元成交,创下中国文人手稿拍卖新纪录……

国内名人手札拍卖最早始于1994年,当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手札,估价10万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最终却以流拍而告结。2004年,同样是在翰海,仅仅3通的徐悲鸿信札便以24.2万元拍出,每通平均8万元,升值幅度达到10年前的10倍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名人手札价格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2012年,在艺术品市场趋冷的情况下,名人手札的高价成交体现出它的抗跌性。近两年一些拍卖公司已逐渐重视名人手札渐的征集与拍卖,未来名人手札将会进入更多收藏爱好者的视线。

关于近现代名人信札这两年的市场走势如何,业内专家称,名人手札、信札版块一直以来都是拍场的配角,甚至是许多的拍卖公司都不愿意去做的版块,直至2009年陈独秀等致胡适的13通27页信札成交价达到544.4万元,随后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优先收购权,将这批信札买下。这是个具有里程碑的举措,使得更多市场人士从单一关注名人书画,转而对于信札和手稿有了更大的兴趣。

对于目前名人手札的拍卖价是否达到其应有的价值高度,有专家表示,经过几年的升温,这个版块已经成为了热门版块,钱钟书信札上拍、矛盾手札 1200万刷新纪录等等,都是市场火爆的表现。鲁迅、茅盾、胡适、蔡元培、梁启超、莫言等文化名人的书稿尺牍,乃至只字片语的便条,都已成为藏家和爱好者竞相追捧的佳品。在南京拍卖会上,北岛、顾城、海子、舒婷等中国当代诗人的手稿也纷纷亮相。手札、信札版块还将继续升温,刚刚进入千万,由于手札、信札大多既有文化价值,也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所以市场空间还很大,值得期待。

晚清民国书法还处于价格洼地

晚清民国书法还处于价格洼地

谈及中国古代书法作品特别是晚清民国书法近两年来在拍卖市场上的行情如何,据业内专家介绍,书法作为我们中国的国粹,在当代社会,其价值一直被低估,甚至社会上流行“好字不如赖画”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十分错误的偏见。自从黄庭坚的《砥柱铭》拍出4个多亿的天价之后,全社会才意识到书法的价值,尤其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也带动了书法的市场行情。晚清民国的书法可以说是在书法审美上是最接近我们当代人审美的,但是由于那个时代是个动乱的时代,许多书法成就卓著的艺术家都被埋没了,像钟繇、“二王”、“宋四家”等划时代式的书法大师没有,像康有为这样颇具书法成就的人士也遗憾的被其政治天分所掩盖了,所以,一直以来,晚清民国时期的书法市场行情表现都不佳,但是这两年由于当代活着这些大家的书法作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导致许多懂艺术的藏家把目光投向了处于“价格洼地”的晚清民国书法,从而又带动了这个时期书法市场的不断上扬,拍卖市场的表现也是越来越好。弘一法师的一幅楷书“安本分,学吃亏”长卷在2011年拍出6000多万元,算是这个时期书法作品的天价代表了,但是,这个价格还远远不能代表晚清民国书法的价值。

名人手札价格每年涨30%

国内名人手札拍卖最早始于1994年,当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手札,估价10万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最终流拍了。2004年,同样是在翰海,仅仅3通的徐悲鸿信札便以24.2万元拍出,每通平均8万元,升值幅度达到10年前的10倍之多。

近年来,名人手札的收藏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凸显,各大拍卖场每年均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书稿手札成交。2005年秋拍,郁达夫致王映霞的8封情书“我很真心,我简直可以为你而死”以34万元高价成交;钱锺书致吴祖光信札,一张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便笺,不到10行字,记录了钱氏夫妇与吴氏夫妇的交往。这几行小字最终以2.3万元成交;2010年嘉德秋拍,齐白石嘱托叶恭绰将卖画所得“三百二十四圆七角”汇入他的中国银行账户的书札,以33.6万元拍出。

2009年,陈独秀、梁启超与徐志摩等致胡适的一批书信,一举创下744.8万元的成交高价;同是2009年,国学大师陈寅恪的112件手稿,成交价是285.6万元,在手稿市场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近代佛学家李叔同先生的77页手稿,拍出了257.6万元。

2012年,在艺术品市场趋冷的情况下,名人手札的高价成交体现出它的抗跌性。朱自清的楷书七言诗札以161万元成交;赵之谦的信札九通拍得120.75 万元;赵孟頫(传)信札十通以299万元拍出……2012年6月,由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种、1292册组成的过云楼藏书引发了一场价值2.162亿元的“战争”。

北京匡时2.16亿元拍出“过云楼”之后,各大拍卖行均开始了对名人手札的细分梳理。去年12月,随着拍卖师第146次落槌,现身匡时秋拍的“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全部成交,总成交价达6709万元,其中,梁启超的《袁世凯之解剖》手稿以620万元成交。

名人手札价格每年涨30%

在今年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中,顾炎武手书《五台山记》以3162.5万元夺得全场桂冠。曾国藩手书家训及写给曾国荃的130页家书,以356.5万元成交,比预估价格高出4倍有余。1911年鲁迅手书《古小说钩沉》手稿更为引人注目,最终,此件手书以估价10余倍的690万元高价易主。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名人手札价格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有的名人手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现在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业界普遍认为,在收藏市场持续黯淡的形势下,名人书札类依然保持坚挺,这说明了市场对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札价值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书札的自身价值正在回归。

04名家手札收藏讲究三重

收藏名人手札讲究“三重”。一重名人名气:虽说“所有名人手迹都值得收藏”,但以一己之力终不能网罗天下所有手札,所以真到动用真金白银购买时,还是要按照个人爱好厘清名人分类——侧重艺术类还是政治界名人?侧重明清名人还是现当代名人?侧重画家还是音乐家?只有给自己找准类别,才能根据财力厚薄进场举牌。二重史料价值:名人手札尤其是政治名人的手札大都能弥补正史之阙——如果见不到革命烈士江竹筠写给表弟谭竹安的“托孤遗信”,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江姐对孩子的希望;如果没有清末官员绍彝写给其弟的7封信札,后人一直误以为孙中山“主动拜会清廷”,实则是溥仪主动派人找到孙中山笼络情感。所以越是能反映历史原貌的手札越值得购入。三重名人书法:前辈手札大都以毛笔写成,间或有当代钢笔手札,也能从中管窥名人书写功力。历史名人尤其是传承有序的苏东坡、赵之谦、钱谦益、鲁迅、胡适等手札,虽然不以书法见长,但法书各有千秋,极具观赏性。

近年随着电脑普及,已经很少有人伏案写信了,电子邮件已经取代了大部分信函往来。随着历史发展,“手写书信”这种传统方式也会和电报一样逐渐消失——这也许是眼下名人手札愈受青睐的原因之一吧。

新闻立场

您同意本期话题的观点吗?

同意同意
不同意不同意
100%
0%

您觉得本期话题质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