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那点事儿
参与此话题的人数共:147

价值五千万的苏轼《功甫帖》真伪之争

2014-6-20 16:11:48

2013年9月19日,在纽约苏富比举办“中国传统书画精品”拍卖会上,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书法《功甫帖》成为该场拍卖会的最大亮点,估价超过30万美元。

01苏轼《功甫帖》经以4400万元落槌 买家为刘益谦

苏轼《功甫帖》经以4400万元落槌

2013年9月19日,在纽约苏富比举办“中国传统书画精品”拍卖会上,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书法《功甫帖》成为该场拍卖会的最大亮点,估价超过30万美元。《功甫帖》经过70轮激烈竞争,最终以720万美金(约合人民币4400万元)落槌,据悉买家为中国收藏家刘益谦。

苏轼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药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书画家,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成就堪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苏轼的诗篇与学说影响深远,其诗作《赤壁赋》被认为是最伟大的中国文学名篇之一。目前,大约50幅苏轼的书画作品都保存在私人藏家手里,此次出现在拍场上的《功甫帖》实为罕见。

02苏轼的《功甫帖》疑为伪品

苏轼的《功甫帖》全文为“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是苏轼写予其亲密朋友郭功甫的告别信,已有900余年历史。该作品结构紧密、一气呵成,用笔沉着、粗犷有力,曾被多次录入中国艺术领域中最为权威的各类典籍之中。

昨日,针对《新民晚报》文章称上海博物馆书画部鉴定苏轼《功甫帖》为伪本一事,新浪收藏第一时间采访了该作品的收藏者刘益谦。刘益谦表示,在竞拍该作品之前曾请专家做过鉴定,并无真伪之疑。此外,他已为此事联系了苏富比,苏富比将成立特别小组,邀请全球博物馆的专家对《功甫帖》的真伪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2013年9月19日,知名艺术品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成功拍得苏轼的《功甫帖》,此事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据刘益谦透露,在竞拍之前,他曾经找书画专家鉴定过字帖,当时没有听到任何有关字帖真伪问题的说法。所以,当看到《新民晚报》的这篇文章,他马上联系香港苏富比总裁程寿康。程寿康向他表示,苏富比这件拍品,见之于张珩《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徐邦达赞扬其“神采飞扬”,为“上品”。

刘益谦称,苏富比将根据研讨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护自身的权益,“如果专家们一致认为上博观点能站得住脚,苏富比一定会维护自己的声誉,妥善地处理这件事情。如果所有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上博观点不能站得住脚,苏富比同样也会维护自己的声誉。”

刘益谦还强调称:“钟银兰、单国霖是我非常尊重的两位专家,其中单国霖还是龙美术馆的顾问。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个好事情,他们对《功甫帖》的争议,社会对《功甫帖》的关注都有助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03拍卖会坚定认为《功甫帖》为真迹

拍卖会坚定认为《功甫帖》为真迹

中国收藏家刘益谦2013年9月从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5037万元人民币竞得的苏轼《功甫帖》,被上海博物馆书画专家指认为“伪作”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拍方、藏方并不认为是假的,而质疑方尚未正式回应,苏轼《功甫帖》“真伪之争”尚无眉目。

《功甫帖》是宋代文豪、书法家苏轼写给友人郭功甫的告别信,据称长期流散海外。该作品虽仅书有“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九个字,但用笔沉着、一气呵成、神采飞扬,历代书家对其评价甚高。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和研究重镇,馆藏苏轼《祭黄几道文卷》《答谢民师论文卷》等多件重要书法真迹。日前,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向媒体透露,苏富比的这件《功甫帖》拍品,不是原作,也非原作钩摹,而是晚清时期“双钩廓填”的伪本,钩摹自晚清鲍漱芳辑刻的《安素轩石刻》,存在不少“匪夷所思的用笔和笔触”。

22日下午3时左右,苏富比发表声明称:坚持《功甫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作品,尚未收到上博的研究报告。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程寿康表示,一旦收到报告,将针对其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应,同时也保留对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权利。

作为当事人的藏家刘益谦22日下午也对记者表示,上博专家站在国有博物馆的立场上,对一件“拍品”发表学术意见,有助于还原其真伪原貌,令人期待。

“我不是钱多、人傻。买苏东坡的东西,这么大一个名声,如果稍微有争议,我都不会去碰这样东西。”刘益谦说,他期待上博专家和苏富比在学术上举证《功甫帖》真伪。

截至记者发稿时,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已谢绝一切媒体采访,表示一切以此前发布的消息为准,也会公布关于苏轼《功甫帖》的学术研究报告。

另据记者从上海市文物部门了解到,刘益谦从纽约苏富比拍得的这件《功甫帖》,在完成交割后眼下已运抵上海自贸区艺术品保税区,处于托管状态,尚未缴税,或将静候中外专家“问诊”其身份。

04书画鉴定专家再次论证《功甫帖》为赝品

书画鉴定专家再次论证《功甫帖》为赝品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钟银兰、凌利中近日发表联合署名的学术论文,列举一系列新证,再次论证了苏富比拍品“墨迹本”《功甫帖》为赝品。

在新发表的论文中,首次公布了现藏台湾图书馆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手稿本,完整披露了翁氏《跋苏轼功甫帖》中的所有鉴藏信息。据翁手稿所记,可以获知、还原安岐旧藏《功甫帖》确有经明代项元汴、清初梁清标收藏递传之史实及其原貌。而苏富比“墨迹本”本幅并未见项元汴三印,梁清标二印亦不翼而飞,而其 4枚旧印的篆文书写笔画形态、文字内容及印章尺寸大小等特征也与翁氏所记不同,明显属于两件作品。

有关安岐旧藏苏轼《功甫帖》本幅之鉴藏印记,安氏《墨缘汇观》及鲍漱芳《安素轩石刻》中皆略有记录,安氏《墨缘汇观》内容虽较详,但亦非全文抄录。从目前资料看,堪称最详尽的,非翁方纲(1733-1818)莫属。

2002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内收《功甫帖》翁氏题跋全文,却未将鉴藏印记信息囊括。事实上,翁氏《复初斋文集》手稿本(现藏台湾图书馆)第67卷中,不仅有《跋苏轼功甫帖》,且于笺纸上栏空处,以行草小字忠实地记录了该帖中所有的鉴藏讯息,为后世获知、还原《功甫帖》递藏传承真相及其原貌,提供了最为详细的第一手原始文字与图像资料。而将翁方纲所见并描绘记录的鉴藏印信息与苏富比“墨迹本”《功甫帖》对照,可以发现,不同之处甚多。

据翁方纲手稿所记,可以获知安岐旧藏《功甫帖》确有经明代项元汴、清初梁清标收藏递传之史实。这段记录段尾确凿无误地证明,翁方纲在安歧旧藏《功甫帖》上看到梁清标的两枚藏印和项元汴的3枚藏印!翁记诸印按序而列,当录自苏书本幅,而苏富比“墨迹本”本幅未见项氏三印,梁氏二印亦不翼而飞。项氏向以好钤印著称于史,少则三四枚,多则二百余方,钤盖时先本幅后本幅外,意在藉古人名迹以传不朽,有时为加钤更多用印,甚至故意将己印直接覆于古人字迹之上。比如苏轼《行书渡海帖》、米芾《行草书盛制帖》、张孝祥《行书临存帖》、蔡襄《澄心堂帖》等。此番情形于项氏而言,实在是不胜枚举。而作为安岐前辈暨《功甫帖》拥藏者的梁清标不于本幅钤印之可能性亦微乎其微。

因此,项、梁两位大藏家早于安岐之前,递藏该帖持续近150年,不可能同时避开苏字本幅空处而另行觅纸钤印。翁方纲获见《功甫帖》之际,帖中共计有11枚前人鉴藏印,而苏富比“墨迹本”仅有6枚,从诸印边缘看,亦可完全排除流传过程中项、梁五印经重装裁挖之可能。

此外,苏富比《功甫帖》与翁方纲手写描绘的4枚旧印的笔画、内容及尺寸也不尽相同,例如,翁方纲手稿记录的“后中间一印”,可对应为“墨迹本”左面中间朱文残印。该印只露前半二字且为残字,其中上面一字所露极少,翁氏不知是何字,故以画代述,似“广”。该印与所见苏富比“墨迹本”不同,“墨迹本”是没有一点的椭圆形。

目前明确可知苏轼《功甫帖》于明清时期的鉴藏、著录以及摹勒上石过程,有如下事实:项元汴、张镠、梁清标、安岐、江德量、鲍漱芳前后递藏逾250年。这其中,鲍氏《安素轩石刻》中有3件苏轼作品均来自江德量家族旧藏,而鲍氏家藏包括《功甫帖》在内的过半法书名画或已于太平天国农民军攻克扬州时尽毁。

该学术论文判断:江德量逝前三年即乾隆五十五年(1790)携示翁方纲赏鉴的安岐旧藏苏轼《功甫帖》,定非苏富比“墨迹本”无疑。

钟银兰、凌利中表示,当前公布的还只是部分学术证据,日后还将持续发布。

05苏富比拍卖行坚定认为《功甫帖》是苏轼的作品

苏富比拍卖行坚定认为《功甫帖》是苏轼的作品

苏轼《功甫帖》真伪争议事件近两天不断发酵,成都商报记者昨天上午再访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对《功甫帖》研究报告一事,“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媒体上的表态已经表明了态度,不再回应。”而昨天中午,苏富比方面也通过官方微博表示,苏富比不同意此前上博三位研究员各文章中的观点,并坚决认定《功甫帖》是苏轼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刘益谦前天对《功甫帖》真伪引争议一事的三度回应中,提到了不排除用法律手段解决争议的可能性,而昨天苏富比昨天的官方声明中也出现“保留对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权利”的说法,这无疑令事件进一步升级,并将事件推向舆论关注的最高点。

苏富比昨天发布的官方回应中提到:“苏富比的专家团队已阅读了单国霖、钟银兰及凌利中三位专家于2014年1月1日《中国文物报》发表有关《功甫帖》研究成果之文章。这三位来自世界级博物馆的专家,罕见地以个人名义对个别私人藏家购买艺术品的商业行为作出公开评论,对此苏富比表示惊讶。苏富比不同意各文章中的观点并坚决认定《功甫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作品,我方将于十天内对该等文章作出回应。苏富比保留对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权利。”

06收藏者刘益谦对《功甫帖》真伪事件进行表态

2013年 12月21日,针对《功甫帖》为伪本一事,第一时间采访了该作品的收藏者刘益谦。刘益谦表示,在竞拍该作品之前曾请专家做过鉴定,并无真伪之疑。此外,他已为此事联系了苏富比,苏富比将成立特别小组,邀请全球博物馆的专家对《功甫帖》的真伪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刘益谦称,苏富比将根据研讨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护自身的权益,“如果专家们一致认为上博观点能站得住脚,苏富比一定会维护自己的声誉,妥善地处理这件事。如果所有专家和学者们一致认为上博观点不能站得住脚,苏富比也会维护自己的声誉”。

2013年9月19日,知名艺术品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成功拍得苏轼的《功甫帖》,此事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据刘益谦透露,在竞拍之前,他曾经找书画专家鉴定过字帖,当时没有听到任何有关字帖真伪问题的说法。所以,当看到《新民晚报》的这篇文章,他马上联系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程寿康向他表示,苏富比这件拍品,见之于张珩《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徐邦达赞扬其“神采飞扬”,为“上品”。

刘益谦在接受新浪收藏采访时称:“上博三位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是我非常尊重的两位专家,其中单国霖还是龙美术馆的顾问。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是个好事情。他们对《功甫帖》真伪的争议有助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据报道,苏轼《功甫帖》日前已抵上海,计划明年在上海龙美术馆公开展出。不过,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昨日透露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经过鉴定与考证,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

07专家动用高科技鉴定《功甫帖》真伪

专家动用高科技鉴定《功甫帖》真伪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跨年这两个月,艺术收藏界最火的事要数苏轼名迹《功甫帖》的真伪之争了。上海藏家刘益谦花费5千多万元人民币,从纽约苏富比竞得这一拍品,孰料却遭到上海博物馆三位专家的质疑,称其为“双钩廓填”的赝品,一时之间真伪难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功甫帖》全文两行九个字,是苏轼写给其亲密朋友郭功甫的告别信。郭功甫长苏轼一岁,二人政见不同,却常互赠诗画,唱和频繁。《功甫帖》是苏东坡流传于民间的惟一书法作品,清代书画名家翁方纲曾将其称之为“天赐的书法精品”,它流失海外多年,到目前已流传了900余年。去年9月《功甫帖》由上海藏家刘益谦从纽约苏富比以5千万竞得。

然而,三个月后,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三位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认为刘益谦拍得的《功甫帖》为“清代双钩仿本”。他们通过与苏轼《功甫帖》拓本的对比,认为拓本书艺水平远远胜于苏富比的《功甫帖》拍品,并经过考证,认为此《功甫帖》伪本钩摹自晚清鲍漱芳辑刻的《安素轩石刻》,其制作时间,约在1820年至1871之间。

“清代双钩仿本”是什么意思呢?双钩是国家书法、技法的一个名称,它就是沿着字的笔迹两边利用线条把轮廓先给勾描出来,叫做双钩,勾勒好之后往里头填墨叫做双钩廓填。“双钩廓填”又称“双钩填墨”,在唐宋时主要用来保护原迹,临摹学习,到了晚清,它就成了坊间作伪、制造书法赝品、欺世牟利的主要手段之一。

08《功甫帖》必须是真的原因

《功甫帖》必须是真的原因

《功甫帖》的真伪之争,从去年9月份开始,一直闹腾到现在,似乎仍看不到尘归尘、土归土的迹象。

作为这场争论的主角之一,刘益谦近期仍频繁对媒体放风,甚至控诉上博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展开对《功甫帖》的质疑,还言之凿凿地强调,“这一事件已经从公开的学术讨论转到隐蔽战线斗争”。刘益谦颇有穿越味道的超规格用语,就难免让人很有触目惊心之感。

按照常理揣测,5000万价位的《功甫帖》,在刘益谦的藏品中,还远远够不上“价格之王”的狠角色,与其亿万身家相比、与其动辄出手上亿的豪爽身手相比,这个量级也大约不过如几阵毛毛雨罢了。但就是这么一件似乎无足轻重的东西,却逼得刘益谦显出了真本色。何也?因为“功甫帖”显然触到了刘益谦的底线,也显然触到了他所在圈子的底线,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同好站出来为其压阵助威了。

据报道,刘益谦在竞拍《功甫帖》之前,私下咨询过上博专家,但专家不看好的结论显然并未打动刘益谦。也是,一个圈儿内老手,心中当然会有自己的定盘星,遇到事儿,一定会专断独行,专家的意见,也仅仅是个参考罢了。从其最终行事看,他也真的没太把上博专家的话放在心上。但是,让人不解的是,既然已经认定专家的鉴定“卑之无甚高论”,又有什么必要对专家后来的公开质疑大发雷霆呢?按照常人的阅历,还真是没什么必要,大可一笑置之。但刘益谦显然与常人不同,他一定认为这是一件天大的、了不得的大事情,不好好掰扯掰扯清楚,并取得最终的彻彻底底的胜利,很难想象他会善罢甘休。他的这个视角,大约具有相当的高度,估计一般人、圈儿外人真的很难理解,但如果普通人也能转换一下思维方式,悄悄爬到刘益谦的那个角度上去看一看,估计与他马上就能戚戚焉心有相通了。

中国的文物收藏、投资、拍卖圈儿,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圈子。说它有意思,最杰出的代表就是,一件东西摆在那儿,假的不能说“假”,要说“不真”;你非要大喇喇地说“假”,大概轻则会引起有关各方的嘲笑或呵斥,重则就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承受各方甩过来的板儿砖了。如果有谁很不幸地买了“不真”的东西,当然也不能像“大头娃娃”们折腾“三鹿”那样找后账,或者自认倒霉,教了一次学费,或者再装傻充愣地把“不真”匀给别人。

两种结果,大多有一个特征,就是一般都会偃旗息鼓、悄悄地进村儿,像王刚那样,满世界嚷嚷自己买了一屋子“不真”的藏家、投资家还真少见。为什么要偷偷儿地呢?前者是为了弥足金贵的面子,后者是为了让“不真”最终能继续传承有序下去,“好东西”可不能砸一个人手里。这个圈子的有意思之处就在于此。有时想想,被这个圈子围在当间儿的一件件藏品、投资品,倒更像一种介质,有了它,游戏就能进行下去,方方面面就都有饭吃,没了它或者满世界都知道那是个实实在在的假货后,游戏链条也就此中断,这就无异于掀了大家伙儿的饭碗。

因此,上博的专家这次冒冒失失地冲出来喊“假”,注意!不是喊“不真”,在圈子里的人看来,还真算得上一个“炸雷”,这股“歪风邪气”不刹住,以后的游戏玩起来,或许就会越来越没滋没味。此前,似乎有某博物馆的专家曾经试探过喊“假”,不过,马上就被飞来的“官司”打了回去。时隔多年,居然还有博物馆的专家“剑走偏锋”,圈儿内人不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怎么得了?因此,《功甫帖》必须是真的!

新闻立场

您同意本期话题的观点吗?

同意同意
不同意不同意
100%
0%

您觉得本期话题质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