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投网

司母戊鼎的简介

司母戊鼎的简介,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的简介,司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司母戊鼎的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包括空心鼎足)浑铸,其合金成分为:铜84.77%,锡11.44%,铅2.76%,其他0.9%。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司母戊鼎用陶范铸造,铸型由腹范、顶范、芯和底座以及浇口范组成。鼎腹的纹饰有可能使用了分范。鼎耳后铸,附于鼎的口沿之上。耳的内侧孔洞是固定鼎耳泥芯的部位。也有人认为鼎耳先于鼎体铸造,然后嵌入铸型内和鼎体铸接。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饕餮纹,又叫兽面纹,它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等艺术处理,而创造出的一种神秘的形象。[2]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司母戊鼎的提手文饰同样精美。两只龙虎张开巨口,含着一个人头,后世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一般认为,这种艺术表现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慑力。

现在却有人推测,那个人是主持占卜的贞人,他主动将头伸入龙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胆量和法力,使民众臣服于自己的各种命令,完全是可能的:当时的贞人出场时都牵着两头猛兽,在青铜器和甲骨文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图案。司母戊鼎形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亦有人释作“后母戊”,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

以上就是司母戊鼎的简介的相关介绍,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收藏知识请多关注金投收藏网

知识热点:拍卖知识 邮票知识

相关推荐

铸铜雕塑如何保养
铸铜雕塑如何保养,铸铜雕塑艺术是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铸铜的历史非常悠久,且技术成熟。
铜雕工艺流程
铜雕工艺流程,铜雕产生于商周,是以铜料为胚,运用雕刻、铸塑等手法制作的一种雕塑。铜雕艺术主要表现了造型、质感、纹饰的美,多用于表现神秘有威慑力的宗教题材。
如何保养铜雕佛像
如何保养铜雕佛像,目前国内铜雕技艺中杭州铜雕王、百年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朱炳仁领衔的杭州铜雕已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传承技艺。
铜雕工艺品的清洁方法
铜雕工艺品的清洁方法,铜雕工艺品再度流行。有汉式与藏传两种形式,汉式造像特征分明,既显得仪态端庄,又极富生活情趣,实为当时世俗民众喜怒哀乐的真实写照。
细说司母戊鼎改名
细说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大得可以做马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投稿人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金投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tousu@cngold.org。

收藏频道CANG.CNGO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