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图鉴 用文字释义,用图片说话

金投微信
金投网官方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您的当前位置:收藏首页 > 收藏图鉴 > 陶瓷图鉴
责任编辑:wujinghua

钧瓷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恢复钧瓷烧制,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钧瓷不断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钧瓷介绍

钧窑也称均窑,均州窑是宋代初河南禹州市神垕镇钧台建立的瓷窑。钧窑古瓷窑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钧瓷是以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近年来,钧瓷珍品除用于国家领导人的馈赠礼品及世界级、国家级大型会议赠品和收藏外,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远销日、美、英、法、意等国,年创汇200多万美元。2003年,禹州市神垕镇等地被国家批准为钧瓷原产地,受到保护。

钧瓷介绍

钧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古朴典雅,艳丽绝伦,尤以多种窑变为其他窑口产品所不及,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色彩纷呈,争奇斗艳。古人有 “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和“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的多样和窑变的微妙之美。

钧窑器物多为鼎、沪、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产品贵在窑变画,画为天然非人力所绘,有“钧瓷无双”之说,元代起南方即有仿钧器皿,明、清仿钧釉有宜兴窑(宜钧)、石湾窑(广钧)、景德镇窑(炉钧)。宜钧为陶胎,胎有紫色与白色两种。广钧亦为陶胎,胎色暗灰,厚釉垂流,釉下有一层铁锈色底釉,故釉面颜色较深且有兔毛纹状。炉钧是景德镇在清雍正年间仿钧窑烧的一种低温釉,先以高温烧成瓷胎,挂釉后在低温炉中第二次烧成,故称炉钧;胎色洁白,釉较薄,光泽性强,缺乏宋钧高温那种厚重奔放感。

钧瓷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铜红釉的稳定烧成,它改变了以往单一色釉瓷的局面,在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时至今日,在钧瓷的故乡河南禹州钧瓷生产再创历史辉煌,呈现“窑烟遍地起,到处放光辉”的繁荣景象。

2钧瓷产地

钧窑,是宋代五大窑之一,位于河南许昌禹州神垕镇,境内大龙山、风翅山秉天地之灵气,得自然之造化,自成五色瓷土、十色釉药,所烧制的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极富诗情画意。这是个山岭起伏、群山环抱的古老城镇,环绕四周的诸山上下,蕴涵着丰富的瓷土、釉药、耐火材料和煤资源。据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夏商时期,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就已经被当地既勤劳又充满智慧的工匠们所利用,开始生产陶器了。钧窑,又以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魅力成为诸窑之冠。

3钧瓷文化

钧瓷文化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位居“五大名瓷”之首。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钧瓷无双”,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出窑一幅无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等诗句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亦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既所谓“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神——以其玄妙独有的“窑变”艺术,创造出绚丽缤纷,千变万化的钧瓷神韵来。“神”在同施一种釉,一经烧制即呈现出色彩斑斓、乳光交融、变幻无穷且特点各异的产品来,故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人意不可为的纯天然形成,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

奇——似琴如铃的开片声,优雅骇俗,寓动于静,伴以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其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的釉面上呈现出珍珠点、蟹爪痕、蚯蚓走泥纹等奇妙的艺术效果。古语云:“官钧瓷器玉为泥”,好似“创过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捕鱼”。

妙——浑活莹润的钧瓷极富艺术灵犀,它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即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会给你以新的发现、新的感受。灵动透活、别具神韵似“指纹”般独一无二的窑变,自身特色更是奇妙、迷离,诗云:“钧瓷无双,窑变无对”。

绝——因“窑变”聚色成形,而形成景观者为绝。犹如暮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仙山琼阁般意境万千的钧瓷景观。诗曰“晚茫霞微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呈岚”。

4钧瓷鉴定

古钧窑的鉴定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辩真伪,二是断时代,三是定窑口,四是估价值。

古钧窑鉴别注意以下几点:

1、看胎质,钧窑由于是用还原焰烧成的,因此,无釉的胎质表面(主要是器物足部)一般呈酱黄色。

2、看造型,钧瓷的造型明代以前多为生活用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3、看工艺,古钧瓷制作为手工成型,诸窑是手拉坯和印坯。

4、看釉色,从时代特征看,钧瓷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是黑釉蓝斑,宋代的紫红花釉,宋元两代的天青、天蓝、月白釉等。

5、看底足,宋代官钧窑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酱色釉或较稀薄的青白釉。

5钧瓷的特点

钧瓷艺术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漫长岁月,其间又受到其他姊妹艺术的影响而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中国青瓷历史悠久,唐以前,青瓷一直是陶瓷生产的主流。钧瓷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构成钧瓷的特殊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它一问世,就受到世人的珍视,并进入名窑行列之中。

钧窑杰出的工艺成就,是在科学配好胎、釉的基础上,烧成过程中合理的控制火焰气氛的变化,利用氧化和还原气氛,由同样的釉料釉色而成为深浅不一的窑变色彩。

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体现了汉民族的伟大气魄和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故蜚声瓷林,名扬中外,虽历经坎坷而经久不衰。钧瓷的艺术美,是通过神奇的窑变工艺而获得的,它不同于人工的绘画雕刻艺术,具有特殊的古典美,使人感到瑰丽、丰富、神奇,给人以诗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艺术享受。《中国陶瓷史》在评价钧瓷艺术成就时说:“宋代钧瓷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的铜红釉,为中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钧瓷的特点

钧釉的乳光状态和窑变现象是构成钧瓷艺术美的两个外观特征。乳光状态是指钧窑釉那种像青玛瑙或蛋白石一般美丽的天青色半乳浊状态,不仅使钧釉产生一系列由浅到深的蓝色,而且还赋予一种含蓄的光泽和优雅的质感,减少因釉面玻化而带来的妖艳浮光。窑变现象是指钧釉在高温下熔融流动,乳浊和着色色彩发生复杂的交错变化,而使釉色变得绚丽多彩,紫、红、蓝、白交相掩映,给人一种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的感受。

钧釉的乳光和窑变赋予钧瓷的艺术美感和艺术效果,与钧釉的化学组成和工艺过程分不开。钧釉乳光和窑变的形成机理,钧釉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与显微结构的关系,外观特征与工艺过程的关系,一直吸引着国内外许多陶瓷工作者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的探讨,对于陶瓷工艺学及钧瓷生产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钧瓷窑变艺术在于铜红釉的创烧成功,得以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显示出来,出现具有特殊美感和艺术情趣的瑰丽色釉。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或象熟透的葡萄,或似怒放的玫瑰;红者或如盛开的牡丹,或肖深红的海棠;蓝紫相间,如蔚蓝水光中泛出的片片紫浪,绚丽多姿;紫红相映,如莹润的玛瑙,凝厚深沉。钧瓷的这种窑变艺术改变了历代青瓷那种一览无余的玻璃质感,而把瓷器特有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崇高的理想美融为一体,创造出五彩斑斓且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精品。

钧瓷虽属北方青瓷系统,然而,从严格的科学角度来看,钧瓷又不是一般的青瓷。中国传统的青瓷釉是以氧化亚铁着色的高温釉,而钧瓷的乳光蓝釉是靠釉中的液滴状分散相对短波蓝光的散射作用而呈色的。突破了单色的范围,巧妙地利用氧化铜的作用,通过烧成其间氧化焰和还原焰的相互转化,使传统高温色釉由单一的青瓷发展为五色的多彩釉。钧瓷著名的釉色有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丁香紫、海棠红、朱砂红、鸡血红、玫瑰红、胭脂红、火焰红、天青、蛋青、梅子青、天蓝、海蓝、月白、鱼肚白等,以朱砂红为贵。钧瓷的窑变花釉,色彩丰富,釉层晶莹,釉中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争艳,辉映竞芳。

钧瓷的特点

钧瓷造型古朴端庄,器型规整,胎壁厚薄匀称。制瓷工匠合理地利用各种原料制坯,基本上掌握了原料的烧缩性能,再加上高超的成型工艺,所制器皿规格统一,尺寸一致。原料的使用上,能够合理使用,保证胎釉的烧成温度和膨胀系数的基本一致。釉质玻璃化程度好,促进胎釉间钙长石中间层的形成,使胎釉结合程度高,釉层一般无剥釉现象。釉料配制含磷、钛、铜、锡等元素,为复色窑变花釉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钧瓷工匠还利用含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各种原料,进行多次分层施釉的方法,使产品形成绚丽多彩、自然生动的窑变流纹。陶瓷研究者用仪器观察宋代钧瓷标本,发现钧釉结构异常复杂,大体上分为四层:靠近胎体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与天青釉的结构相同,蓝色层的上界呈变化幅度很大的波浪状,釉面下有许多气泡;第三层是紫红二色相互交错的不连续层;第四层即表面层,是整齐均匀淡蓝色的铜氧化层。这种釉层结构,对各种光波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和选择性反射能力,使釉层含蕴晶莹,优美动人。再加上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的搅动作用,从而形成特殊的断面结构和绚丽多彩的外观:有的青如蓝天;有的红似朝霞;有的在紫红色背景上布有蓝白丝的流纹,酷似峡谷飞瀑;有的青、蓝、紫、红诸色交错掩映,宛如多种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有的像扬州八怪的大写意,泼墨而就;有的飘逸虚幻,遐想无穷。真是景观缥缈,景随人意,入目消魂,极尽绚丽多彩之至,有鬼斧神工之妙。

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因釉层厚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是蚯蚓走泥纹、冰片纹、莬丝纹等。

蚯蚓走泥纹是钧瓷的一种自然窑变纹饰。在钧瓷的釉层里,不断出现一条条不规则的如蚯蚓走泥的痕迹,蜿蜒曲折,耐人寻味。其形成原因,过去说法不一,通过匠师的实践和考古发现得知,钧瓷系两次烧成,素烧后施一层厚釉,烧成初期,有的釉层开裂,釉面出现不规则裂缝,再经高温,釉层熔融,釉面粘度较低的部分流入裂缝,予以弥合,烧成后因受温度影响而形成走泥纹。这种流纹一般出现在釉层温度偏低部位,色泽深浅不一,有暗红色,也有青色等。

冰片纹也叫“开甲”,即在釉面上出现像冰片一样不规则的裂纹。釉面开裂,在日用陶器上本是一种致命的缺陷,而它有幸出现在美术瓷上,却是一种艺术美。钧窑器釉面开裂,增加了的开片装饰,衬托得器物古雅有趣。釉面开裂的原因是釉内过高的硅量和胎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后冷却时出现开裂。

莬丝纹是在烧制过程中的高温阶段,釉内的铜、铁等元素,因高温和窑内的气氛影响以及造型起伏和釉汁巧妙的流淌而出现的。它如栩栩如生的免毛,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动感,把釉面装饰得分外细腻柔和。

6钧瓷大师

卢广东

卢广东(1890——1977),河南省禹州神垕镇人,钧瓷名师,曾任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第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政协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卢广东出生于一个贫穷的钧瓷世家,8 岁就随父辈学习烧制钧瓷技艺。他家烧制的仿宋钧瓷,能以假乱真,使开封的古董商不得不挂出“谨防卢瓷”的招牌。卢家虽然技艺超群,但产品多被地方略绅勒索抢夺,生活仍十分贫苦。他的父辈相继病死,同辈弟兄也多改从别业。他于1945 年咂毁炉子,扔掉用具,只身到陕县一家粗瓷厂做苦工。

1955 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河南省成立了恢复钧瓷委员会,神后陶瓷生产合作一社派人请回卢广东。同年,他应邀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朱德委员长等领导人的接见。回厂后他亲自动手,试验生产,经过208 次的试烧,蓝釉带彩钧瓷脱颖而出,钧瓷生产又恢复起来。1958 年,卢广东等几十名钧瓷艺人在专家指导下,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烧制直径1.2 米的花盆、瓶、鼎等钧瓷陈列品。同年3 月,神后镇建立钧瓷厂,他收徒传艺,日夜不辍。1962 年至1964 年,他先后到北京、广州、景德镇参观,博采陶瓷业众家之长,对窑炉结构进行改造,经过数次试验,终于使产品达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水平,品种也有几种发展到百余种。他的代表作“虎头瓶”,以宋代梅瓶的基本造型为瓶体,仿照五代时期瓷瓶做喇叭型瓶口,借中国民间传统的虎头门环作瓶肩,使得整个造型顶底呼应,静中有动,古朴端庄,威武挺拔。他设计的一些产品,当时已出口到日本、意大利、英、法等国。

任坚

任坚(1922年——1990年),钧瓷艺术大师,自幼受父辈陶冶,酷爱陶瓷技艺,立志继往开来,创新求精,造福后人。任坚年少年时代起,50余年来孜孜以求,以毕生之精力从事钧瓷理论研究、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钧瓷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钧瓷志》里对其评价:“他的命运和钧瓷的命运息息相关,在陶瓷界是一位有威望、有造诣、有发现、有创造的杰出人物”。

任坚出生于神垕钧瓷世家,其先祖任志修(1811年——1870年)生于嘉庆十六年,监生出身但却无意于功名,痴迷于钧瓷艺术。任志修晚年总结自己的钧瓷烧造经验,于同治六年编著了《瓷器构造备要》一书,全面详尽地记述了钧瓷制作技术,是钧瓷历史上第一部技术专业书籍。任志修之后百余年,其钧瓷制作技艺传至任尚文、任清选、任保魁、任书田等几代子孙,直至第六代传人任坚时,又将家传技艺总结完善,配合科学的制瓷理论,将任氏钧瓷带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59年,任坚用碎玻璃冲淡氧化钴配制钧釉,烧制出的天青釉色钧瓷,色调古朴高雅,别具一格。后又用长石冲淡氧化钴配釉,呈色更好。此两项成果,在当时曾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对以后的钧瓷研究,辟开了一条新途径。

1958年,任坚用还原焰烧制钧瓷成功,产品瑞彩纷呈,变化万千。同年秋,在其老师陶瓷专家李志伊的协助下,先后设计建造了1立方米、2立方米、6立方米倒焰窑,烧成了名贵的鸡血红、茄皮紫等钧瓷釉色。1960年,又设计建造直焰窑一座,烧成的钧瓷绚丽多彩,玉润冰莹,为行家所肯定,这在钧瓷烧造史上又是一项创举。同时,他还成功地研制成钧红釉、天青釉等配方。钧红釉,云蒸霞蔚,如火如荼;天青釉,幽雅明快,古色古香,为古陶瓷学者所赞赏。

1978年,任坚在钧釉中加入还原剂,烧制的产品色彩鲜艳夺目,变化多端,此项创新,突破了仅用气体还原烧钧瓷的成规,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任坚对钧瓷的研究功绩卓著,对细瓷精陶以及色料釉料、陶土的研究也多有建树。其中钙釉的发明和应用,就是任坚的一大贡献。神垕陶瓷业千余年来一直沿用柴灰釉,这种釉料虽有不少优越性,但腐蚀性强,资源日渐匮乏,不但给原料供应上增加困难,还给上釉工人带来许多痛苦。 1946年,任坚用方解石等本地原料配成新釉方,经过反复调试,取得极好效果,为当时各厂家所欢迎。窑主们为垄断此项技术,曾提出用二百车碗(每车75 胄,每胄20只)高价买此配方,但遭到任坚的严词拒绝,分文不取,而把此方公开,即此一事,任坚之品格为人可见一斑。

刘富安

刘富安,男,1948年9月6日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先后担任河南省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一厂实验室主任、科研所所长、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副所长,兼任河南省陶瓷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审委员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刘富安钧瓷作品成就主要在于造型创新上,在钧瓷传统器型基础上,创作了上百种钧瓷器型。

1961年,出身于陶瓷世家的刘富安13岁就拜钧瓷著名老艺人卢广东为师当学徒,逐步掌握了钧瓷制作的各项技艺,学会了胎釉配方。

1978年,刘富安创作设计的钧瓷益寿瓶,被选为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访问日本的礼品。同年参加了为期六个月的中央美术学院陶瓷创作设计培训班,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很多名家,视野更开阔。他先后协同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梅建鹰、高庄、郑可、刘焕章、周国桢、顾景舟、罗明瑶等创作出不少钧瓷艺术珍品。1979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访问日本,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政府官员。

1984年,刘富安被任命为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一厂钧瓷实验室副主任。同年,经国家质量奖评审委员会评定,河南省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一厂的钧瓷产品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为了表彰刘富安对钧瓷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禹县人民政府授予他“重大贡献者”称号,并荣立禹县第二轻工业系统一等功。刘富安创作的彩釉瓷塑“母与子”,荣获全国工艺美术陶瓷行业创新二等奖;彩釉瓷焚香鼎获全国工艺美术陶瓷行业设计二等奖,并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创新设计二等奖。他研制出新的釉彩翠玉釉,其釉质翠绿,似玉类翠。此种釉施在不同器物上经高温烧制后釉色翠绿,并带有白色斑点,表现出器物的生机和活力,被陶瓷界誉为“恰似大兴安岭的阳春白雪”之美景。翠玉釉秀玉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翠玉釉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5年,禹县钧瓷一厂成立科研所,刘富安被任命为该所所长。他的作品羽毛釉益寿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并选登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上。研制恢复古瓷的油滴天目釉成功,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挥毫,赞此釉色为“滴注凝雪,点油化雨”。著名艺术家邓白题字“圆如油滴浮春水,灿若繁星闪夜空”。其作品油滴天目釉直柄茶具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研制的油滴天目釉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刘富安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总理接见、并将其作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时年40岁,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也是钧瓷行业第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0年,刘富安的作品翠玉釉秀玉瓶又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作品双龙戏珠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

1991年,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成立,刘富安由钧瓷一厂调入该所主持技术筹备工作。论文《中国钧瓷传统手拉坯成型工艺》在1991年北京国际陶艺研讨会上宣读,并在会上进行了手拉坯表演。

1992年,禹州市人民政府任命刘富安为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副所长,主持该所的专业技术工作,并烧出了该所成立后的第一窑钧瓷。在研究所任职期间,他和其他技术人员一道设计出4立方米新型双孔无匣钵钧瓷窑炉,这种窑炉仍以煤炭作为燃料,新型窑炉不但使钧瓷素胎的装载量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还保持了传统煤窑的产品质量和艺术效果。这种新型窑炉在该所一直沿用至今,烧制出了不少精美的钧瓷。

1993年,刘富安被评选为河南省优秀专家。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给刘富安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刘富安离开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在神垕建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工作室”。

2000年,刘富安应韩国前总统金泳三之邀赴韩进行文化交流,与韩国著名陶艺家车东哲、许由、吉星等进行了技艺切磋,并进行了手拉坯表演,受到韩国陶艺家的赞誉。金泳三先生对其钧瓷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题词“中华神瓷”。钧瓷作品蜗牛钵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晋佩章

晋佩章(1926.9--2008.6.8),河南省禹州市火龙镇晋村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国家艺术研究院终身荣誉院士。专门从事北方名窑的研究和名瓷的仿制工作。晋佩章对钧瓷的发展历史有独到的研究,著有《中国钧瓷艺术》、《中国钧窑探源》、《中国钧窑釉彩》、《钧瓷史话》、《话说钧窑》、《钧瓷志》(参加编撰)》、《晋佩章作品选》等关于钧瓷的各种著作等。在国内外发表的钧瓷论文达30多篇共计60多万字,为弘扬钧瓷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晋佩章先生在著书立说,研究钧瓷理论的同时,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他对钧瓷的理解,加之技艺精湛,他制作的钧瓷造型端庄,线条流畅,釉色饱满,釉质浑厚,古朴典雅,窑变艺术妙,成为现代收藏家们的新宠。2006年11月,由他亲手设计制作的柴烧钧瓷珍品“铺耳尊”,在北京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8万元的天价拍出,创下了现代单件钧瓷的最高价纪录。

晋佩章先生的钧瓷作品风格古朴典雅,窑变艺术美妙,每每求新优于常趣,使追慕者难肖其状,难进其神。他为香港回归烧制的凤尾瓶庄重大方釉色玄妙,为业内人士广泛称道。他的名作《 蓝雪 》,蓝色的鱼石纹与白色的菟丝缕交错流动,形成的画面好像一片片蓝色的雪花飘飘洒洒,飞泻直下,犹如到了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令人称奇叫绝。

任星航

任星航,1955年生,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古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钧瓷柴烧工艺复原人。

任星航不仅复原了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而且恢复了钧瓷柴烧这一久已失传的传统技艺。任星航创作的钧瓷作品,被公认为最接近宋代钧瓷的审美标准,从而成为当代钧瓷艺术的代表人物。

任星航出身钧瓷世家,为任氏钧瓷第七代传人,幼年即跟从祖父任书田、父亲任坚学习钧瓷烧制,系统地继承了任氏家传制钧绝技,完整地掌握了窑炉建造、釉料配制、造型、烧成等一系列钧瓷烧制工艺,且在窑炉设计及烧成工艺上有着极深的造诣。

孔相卿

孔相卿,男,1963年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陶玻协会副理事长,许昌市十大技术状元,孔家钧窑有限公司艺术总监、董事长。其创作理念强调“能繁不简”作品造型复杂。

从事钧瓷艺术研究30多年,在钧瓷的釉色、工艺造型、烧成方式等方面均有重大技术突破,率先在钧瓷界带头发掘、规范钧瓷的制作工艺,经过研究、整理北宋钧瓷的传统工艺手法,论证釉色形成的理论依据,创立了提高钧瓷制作的工艺方法,一改建国以来钧瓷制作笨拙、单一的局面,真正体现出宋钧的艺术美。并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为钧瓷行业的振兴和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孔相卿曾多次在国内主要陶瓷刊物上发表过论著,1992年“钧釉形成机理”发表于《中国陶瓷》杂志,2001年“钧瓷八美”发表于《中国陶艺》杂志;2002年“灵气的凝聚”发表于《中国陶艺》杂志,在陶瓷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冀德强

冀德强,男,禹州市人,1968年2月生,中共党员,现为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副所长、许昌市民协副主席,许昌(中国)钧瓷研究院副院长,许昌市陶瓷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1989年毕业于周口师院美术系,同年任教于禹州市神重陶瓷职业高中,从事陶瓷造型设计的教学和研究。1993年调入禹州市钧瓷研究所,专业从事钧瓷造型设计、釉料配制、窑炉创新、制作工艺的研究。其作品曾被外交部。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妇联等单位及邓亚萍、萨马兰奇个人收藏。1999年被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河南省民间艺木家”称号,2003年被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授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11年被文化部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和中国建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是从事钧瓷发展事业仅有的10个国字号大师之一。

刘志钧

刘志钧男,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设计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钧瓷收藏联谊会艺术总监、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陕西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河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河南工艺美术学校兼职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兼职教授。

生于艺术世家,自幼随父学习绘画。先后师从湖北美院院长尚扬教授研习绘画,师从新中国第一代陶瓷人清华美院张守智教授研习陶瓷艺术设计,师从设计专家付中承、陶瓷总工杨文宪研习陶瓷设计及热工工艺。师从“钧瓷泰斗”晋佩章学习钧瓷配釉及烧造工艺。

1989年美院毕业后,就职于黄河科技大学工艺美术系,1993年9月,供职于郑州大学新闻系,1996年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一起创建刘富安钧瓷工作室,并任副主任,大师助理。2007年5月就职于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任秘书长,河南省陶瓷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河南陶瓷》杂志执行主编、《陶瓷中国》杂志编委、2012年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委会副秘书长、2013年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研习、领悟传统陶瓷文化艺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陶瓷设计理念与手法,创作出许多优秀陶瓷作品,并在学术和技术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个人作品连续三年斩获“河南之星”艺术设计大赛金奖,主持策划实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43届陶瓷艺术大会禹州分会”,主持策划实施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国际)汝瓷文化节”,主持策划实施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河南首届陶瓷艺术大展”,主持策划实施第一、二、三届“全国钧瓷藏家展”。被河南省发改委授予“河南省陶瓷艺术突出贡献奖”、“河南省最佳设计师”,被河南省工商联授予“中原陶瓷文化杰出青年”

获国际和国内大奖8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计30余篇。作品20余件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院等收藏机构永久收藏。

杨志

又名杨金志,1947年出生于禹州市神后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中国古陶瓷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许昌钧瓷研究会常务理事.

1961年参加工作,1964年进入禹县第一陶瓷厂(禹州市钧瓷一厂前身)钧瓷试验组,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已故)同时拜钧瓷老艺人卢光东为师.1985年任禹州市钧瓷一厂科研所副所长,1988年创建杨志钧窑.

1978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陶瓷美术设计培训班.

1982年参加全国建筑陶瓷业的厂长培训班.

1982年作品如意瓶荣获河南省旅游产品优秀奖.

1984年 创作设计的“象鼻尊”在全国美术陶瓷评比中荣获创新产品三等奖,获河南省旅游产品优秀奖,获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获河南省二轻工业厅优秀新产品设计一等奖.

1984年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已故)共同研制的“翠玉釉”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应邀赴京参加中国科技馆新馆新开馆进行陶瓷手拉坯现场技艺表演.

1991年新西兰华人于先生收藏杨志作品30余件.

1991年,同日本友人外山以久为首的“日中中国陶瓷艺术交流会”代表团进行学术交流,羡慕收藏杨志作品18作件.

1993---1998年,多次同美国陶艺家和美籍华人李健森为首的美国代表团进学术交汉与技艺表演,并收藏杨志作品20余件.

1998年,中央电视台一套栏目《夕阳红》节目采访杨志制作钧瓷艺术全过程录相,在该栏目专题播出。

2001年,应邀参加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展”被特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参展作品被评为“珍品八件”,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

2004年,马来西亚华人甘美燕收藏杨志作品10作件。

2005年,应邀参加浙江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五届(2005.杭州)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鉴会,荣获2005“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铜奖.

2005年,第二届“中国钧瓷精品展评会”河南省陶瓷手工成型工(手拉坯)职业技能竞赛百花奖活动中荣获金奖. 2005年,第五届(2005.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作品《一帆风顺》荣获特别荣誉奖。

2006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6年,荣获河南省技术能手。

更多 > 热门资讯

更多 > 收藏那点事儿

收藏鉴赏

奈良美智的模仿者 哈维尔·卡勒
奈良美智的模仿者 哈维尔·卡勒加作品价格屡创新高
一个穿着红色连衣裙的小女孩把一只手藏在她身旁,用一种略带挑衅的神情盯着人…
英气溢面朱瞻基 热爱书法绘画的
英气溢面朱瞻基 热爱书法绘画的明代皇帝
在中国历史之上,许多皇帝都以高雅著称,喜欢欣赏和收藏书法和绘画,但真正有…
APSMUSEUM举办秋季展览 彩色玻
APSMUSEUM举办秋季展览 彩色玻璃窗陆家嘴首次开展
2021年8月18日,APSMUSEUM与上海陆家嘴中心L+MALL联合举办秋季展览“彩色玻璃…
K11藏品展上海开展 包括塩田千
K11藏品展上海开展 包括塩田千春与徐道获的作品
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在田千春和徐道霍的作品之中看到一些相似之…
唐继尧正面像拥护共和纪念库平
唐继尧正面像拥护共和纪念库平三钱六分银币鉴赏
1918年唐继尧正面像拥护共和纪念库平三钱六分银币,Y-479.1/LM-863,轻薄浅灰…
“艺术3.0——一山《数字江山图
“艺术3.0——一山《数字江山图》展”在京展出
6月10日,北京银帝艺术馆举办“艺术3.0——一山《数字江山图》展”。…
武夷山货币文化券赏析
武夷山货币文化券赏析
武夷山纪念券是双遗系列纪念券的龙头品种。龙头效应对价格有多大的影响,想来…
卢氏觥-博物馆级别重器
卢氏觥-博物馆级别重器
卢氏觥结合了两种动物的造型,其前端为一只卧虎,背部饰以立鸮。一器二兽的形…
觥-殷商时期的青铜礼器
觥-殷商时期的青铜礼器
觥属于高等级的盛酒礼器。其主人身份必为贵族,在《周礼·春官·司尊彝》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