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那点事儿
参与此话题的人数共:618

揭秘“皿天全方罍”归国之路 身首合一“完罍归湘”

2014-8-7 16:29:24

2014年3月中旬,一则新闻突然开始在媒体网络上流传: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文物——皿方罍,即将回到它的故乡湖南,与它的器盖合二为一。这件被拆散了近100年的文物,终于有机会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被重新命名为“皿天全方罍”。

01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文物——皿天全方罍

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文物——皿天全方罍

2014年3月中旬,一则新闻突然开始在媒体网络上流传: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文物——皿方罍,即将回到它的故乡湖南,与它的器盖合二为一。这件被拆散了近100年的文物,终于有机会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被重新命名为“皿天全方罍”。

罍,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大型礼器,经常被用在王公贵族的宴会中,不过由于青铜罍诞生于商周,而止于战国时期,流行的时间短,因此数量稀少,十分罕见。这件皿天全方罍,是商周时期方罍中最大的一件,堪称“方罍之王”。

皿天全方罍的出土以及分离,颇具传奇色彩。上世纪20年代初,皿天全方罍被湖南省桃源县的一个农民在田地里无意挖出,然后拿回家盛物用。很快,他挖到“宝物”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个湖北的石姓商人找到他,想以400块银元买下这个铜疙瘩。这让他意识到这个铜疙瘩价值不菲,于是赶紧让儿子抱着皿天全方罍的盖子去找附近小学的校长咨询,校长一看,便知道这是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当即说要以800块银元的价格买下来,谁知道他的儿子高兴得大呼小叫,回去却惊动了石姓商人,商人丢下400块银元,抱着皿天全方罍的器身就赶紧离开了。从此,皿天全方罍“身首异处”。

后来,皿天全方罍出土的消息一路传开,北洋政府的段祺瑞和湖南省省长赵恒惕都表示要追缴……但北伐战争爆发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解放后,皿天全方罍的器盖才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

至于那流失在外的器身,可谓饱经坎坷,它先是被石姓商人卖给了上海文物贩子,后来又被卖给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并一度消失,直到1992年才出现在一位日本收藏家手中。当时,湖南方面派专人去日本洽谈皿天全方罍身首相合的事情,但因为两国的法律问题而搁浅。2001年,这位日本收藏家事业危机,决定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场拍卖皿天全方罍器身,结果被一位法国买家以924.6万美元买走,这创下了当时亚洲青铜器在国际市场上拍卖的最高价格记录。

13年后,纽约佳士得拍卖场再次爆出消息——皿天全方罍估价待询,起拍价约为1000万至1500万美元。消息传出来后,引起华人收藏家的集体关注,他们联名发表公开信,支持国宝回国。最终,在湖南省公私单位和热心人士的合力推动下,以2000万美元让器身回归湖南,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至此这件国宝终于合二为一。

02国宝“皿天全方罍”来源有争议

国宝“皿天全方罍”来源有争议

关于皿方罍的来源,目前也有不同说法。几十年前,中国考古学泰斗郭沫若认为这是明末的张献忠带到桃源的,桃源当地也有文化人说是李自成的队伍带过去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宝物入湘距今三百多年。

有的学者从皿方罍通体黝黑的特征出发,指出这种黑漆色(术语称黑漆古),至少得在地下埋一千多年才会形成,因此不会是明末才被带到湖南的。也有人推测说,这是周武王灭商之后,由败亡的商朝贵族带到湖南的。

记者查了查相关资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曾经提到秦朝就有人为了避役而逃到湖南桃源,他们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生活,但是商代贵族逃亡至此并无相关记载。

就目前来看,这件国宝由于并非出自墓葬,也非考古掘得,因此来源很难考证。

尽管笼照在这件国宝上的层层迷雾尚未完全廓清,但是皿方罍作为商代青铜重器,其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其学术价值更是不可估量。皿方罍器盖与器身分离,国宝流落海外数十载。这次国宝回归,中国学术界一片欢腾。

03国宝“皿天全方罍”身世坎坷

出土不久就身首分离

出土不久就身首分离

“皿方罍”自出土后不久就身首分离。身世可谓坎坷。据说,自1922年在湖南桃源出土皿方罍出土后,其发现者起初并不知道这是一件宝物,只是不经意地放在家中盛物。然而,挖出一个有著精美纹饰的大铜罐,毕竟不是件平常事,乡亲们将这件事越传越远。终于,一个湖北籍的石姓古玩商人得知了此事。

他来到器主的家中,想要收购方罍。经过一番论价,双方讲定以四百银元成交。见来人竟愿出此高价,器主又心生疑窦,生怕卖低了价钱。故一边巧言稳住石姓古玩商人﹔一边密嘱其子持器盖到附近一所学校,找有学问的人问个底裡。哪知学校的校长见此器盖非比寻常,知是宝物,当下愿出八百银元。器主之子大喜过望,狂奔而返,一路呼号。其声被石姓古玩商人听到,知不妙,遂不顾器盖,丢下四百大洋,抱器身而去。

曾被“石油大亨”收藏

“皿天全”从此身首异处。器身几经辗转,流落海外,曾为美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所收藏。器盖则落到了当地湘军的一位周姓团长手中。据说美国的藏家曾找过周姓团长,欲出价二十万银元收买器盖。然,周姓团长竟开出五十万美元的卖价,以致未能成交。“皿天全”也终未身首合一。

解放后,“皿天全”器盖依法收归国有。1952年由湖南省文管会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此后,“皿天全”器盖一直是湖南省博物馆的藏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现身日本

“皿天全”的器身,曾在冷战时期一度脱离了人们的视线。直到1992年,上海博物馆原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在出访日本时,在一位友人家中偶然见到了久违的“皿天全”器身。据这位友人讲,这是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英国花大价钱买回来的,而他并不知道这器物还有盖子。马先生告诉他,器物的盖子在中国湖南。

日本友人得知器盖的消息后兴奋不已。曾亲往湖南,蒙湖南省博物馆友善接待,得与“皿天全”器盖亲密接触,并生“非份之想”。他欲出资美元三十万捐建一间精良的陈列馆﹔并捐赠一品西周初期的精美器盖,以换取“皿天全”器盖。湖南方面也曾为此事派员专程赴日本考察洽谈。终因法律问题无法逾越,“皿天全”又一次错过身首合一的机会。

此后,中、日双方几经努力,欲成就“皿天全”身首相合的好事。曾想过将器身和器盖运到上海,在上海博物馆整器展出,因故未果﹔又想到新加坡办整器展出,也因故未果。再后来,日本友人遇到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决意出手“皿天全”器身。得知这个信息,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联手筹集了一笔巨款,赴美参加竞买。“皿天全”身首合一之时即将到来。

直到2001年3月20日,私人珍藏的青铜方罍器身亮相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一位法国藏家以924.6万美元成功竞得,创下当时亚洲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拍卖记录。一时间,中国古代青铜器成为全球艺术界、收藏的热门话题。

04皿天全方罍的历史经历

关于“皿天全”方罍出土后辗转流徙、身首异处的叙述有多种版本,所述情形大同小异,除文中提到的商承祚教授所著的版本以外,还有另外一个流传较为普遍的说法,供收藏者酌别。

【首次交易400银元】有关资料显示,皿天全方罍是1922年在湖南桃源县一处山沟被暴雨冲刷而出土。湖北商人石某闻讯找到获得该器的农民,并以400 块银元成交。正在农家准备午餐之时,该农民的大儿子回家,得知宝物有人出高价购买,遂取了方罍的盖子去附近小学找钟校长询问。钟校长看到方罍盖非同一般古物,当即决定出800块银元购买此器,并将方罍盖留下,嘱其速将器身送来。那大儿子高兴得一路呼叫,让父亲不要讲方罍卖给石某,恰被石某闻见,情知不妙,急抱方罍器身狂奔逃逸。从此,方罍盖身分离,开始了辗转流徙、离散无常的坎坷命运。

【二次交易100万大洋】钟校长得器盖后,曾呈请桃源驻军团长周磐“缉拿奸商”,希望能得整器。数月后,石某也托人找周磐欲购器盖,出价数万银元。但周磐未允。石某又去找师长派兵搜索钟校长的学校。受到惊吓的钟校长遂找周磐,说愿将方罍盖捐献国家,但求资助兴学。周磐立即出资买下。而同时方罍器身又以100万大洋的价格转卖给上海的李文卿和马长生。

【三次交易80万美元】段祺瑞政府得知了该罍的消息,知道这是国之重宝,欲收归国有。李、马二人心中惊恐,怕大祸上身,将此罍以80万美元卖给了英国商人、收藏家巴尔(A.W.Bahr)。于是,巴尔成了方罍器身的第一个真正的收藏者。关于这一点,在纽约佳士得的拍卖档案里有清晰的记载。

巴尔曾托人向周磐以20万美元购买方罍盖,因周磐要价50万美元而未果。周磐毕业于保定三期,离开桃源后,又干到湘军8军1师师长,独立5师师长的位置,曾经是彭德怀在湘军里名气较大的老长官之一。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后,周磐被剥夺兵权,以后从事参谋和军事教育工作,直到解放战争末期才重新出山,担任宋希濂的副手,国民党14兵团副司令兼122军军长。解放战争后期,他跟随宋希濂部逃到大西南,于1950年在昆明被俘。1952年,周磐向政府写了一份 “补充坦白材料”,主动交代了“皿天全”方罍出土和流转离散的详细经过,并献出方罍盖,以期“立功赎罪”。至此,周磬的名字,因他主动献宝之举与方罍盖紧紧连在了一起。

05皿天全方罍即将重归故里 入藏湖南省博物馆

皿天全方罍由湖南收藏家联合洽购

皿天全方罍由湖南收藏家联合洽购

佳士得拍卖行宣布,有“方罍(léi)之王”美誉的皿天全方罍由湖南收藏家联合洽购,即将重归故里,入藏湖南省博物馆。

皿天全方罍1922年在湖南桃源县出土,辗转流失海外,只有盖子留在湖南博物馆。2001年皿天全方罍现身纽约,国内博物馆联合竞购未果,被法国藏家以924.6 万美元购得,创亚洲艺术品纪录。佳士得纽约原计划20日进行皿天全方罍公开拍卖。有华人藏家建议联手统一价格,不炒作天价,确保国宝顺利回国。15日,湖南省博物馆致函佳士得,商洽以2000万美元(含佣金)购买皿天全方罍。据介绍,湖南省博物馆及湖南收藏家团体赴纽约洽购时,还带了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 “皿天全方罍”3D打印模型。现场比对后,证实此方罍与罍盖本为一体。

昨天,佳士得拍卖行宣布,“来自中国湖南的收藏家群体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皿方罍,以促成此青铜重器‘身首合一,完罍归湘’。佳士得经过与皿方罍当前所有者的积极沟通,促成买卖双方圆满达成协议。‘方罍之王’即将重归故里,并将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自1922年出土于湖南桃源后,分离92年的“方罍之王”将再度身首合一。

有关皿天全方罍的考证资料著录,于1928年已见之于世,曾辗转流经卢芹斋、姚昌复、包尔禄等多位古董商及藏家之手。1992年,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出访日本时,在收藏家新田栋一处见到皿方罍器身。双方几经努力,欲成就皿方罍身首相合,因故未果。2001年,新田栋一通过佳士得拍卖皿天全方罍,由一位法国著名藏家购得。

以拍卖预计价格的一半成交

当地时间2014年3月17日中午,湖南代表团一行抵达纽约展开商谈,开启“皿方罍的洽购之旅”。此时此刻,收藏界已经群雄毕至。令人欣慰的是,湖南组团竞买的消息一出,便得到业界和海内外华人藏家的一致支持。

当代表团将从长沙带到纽约的3D打印器盖模型非常契合地盖上器身之时,无论是中介方佳士得公司,还是卖方,都已经认同了“皿方罍”最终的归宿。最终,在各方善意的促成下,代表团以低于预计拍卖成交价一半左右的价格,与卖方及佳士得公司达成了购买协议。购买方在协议中承诺,此器物将永远不会再出现在拍卖会上,并最终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而据传此次成交价是2000万美元,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实际价格不好说,“怕影响以后的洽购。”湖南省博物馆宣传部黄主任向记者表示,皿方罍的回归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近一个世纪的身首分离,皿方罍圆了世纪情缘,“身盖合一,完罍归湘”,“也算是圆了湖湘乃至中国文博界、收藏界、艺术界的 大梦 ,它就像一根导火索,开创了海外流失文物回归一个新的范例———社会各界共襄义举,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将回归的国宝交由国办公益性机构永久收藏,由全民永久共享。”

四个理由说动卖家的“谈判”揭秘

3月17日开始,尚处于倒时差中的“湖南军团”正式进入洽谈阶段。谭国斌表示,一开始双方的交涉就很艰难,“他们开的价钱与我们出的价钱悬殊很远。因为我们加的钱不多,一直在谈,一直跟他们讲道理,动之以情。我们的沟通都是通过佳士得方面进行,我们说一个价钱,佳士得跟卖方回复,打电话沟通,我们等消息,又谈,来来回回。”无奈,“谈判”进展一直缓慢,在3月17日下午到18日上午,一直处于僵局中。

此时,谭国斌在交涉中谈了一些很关键的问题:“第一,所有中国人都希望皿方罍回到国内,我们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的;第二,目前上拍的皿方罍毕竟是件残器,因为盖子在湖南省博物馆,器身在外面流失了九十多年,也希望佳士得成人之美;第三,佳士得在洽谈的过程中做了不少的工作,跟卖方做了很多沟通,也非常希望这个事情成功;第四,在国外也有博物馆有优先购买的权力。因为是公益事业,希望得到卖方的支持。”正是针对卖方心态提出的这些“筹码”,促成了此次洽购。

皿天全方罍的回家之路

皿天全方罍的回家之路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全程关注皿天全方罍回家之路。他告诉记者,2001年,上博通过电话委托方式竞拍皿天全方罍。当时估价100万美元,“上博报价数倍于此。由于当时美元汇率较高,皿天全方罍被法国藏家以近一倍价格获得。”三年前,上博通过纽约上博之友基金会获悉,藏家丈夫去世,遗孀欲以3500万美元出售皿天全方罍这一价格令各方望而却步。2014年,出现在佳士得纽约的皿方罍,估价1000万美元—1500万美元,引起全世界尤其是华人藏家关注。仅陈克伦所知,“上海就有两组人有意购买,还有北京、香港等地藏家。博物馆资金不够,我们建议找几个企业家帮忙。”

在湖南企业家合力下,湖南省博物馆向佳士得表达了购买皿方罍意向。佳士得提出三个问题,“皿方罍未来是不是由博物馆收藏?博物馆心理价位是多少?购买资金何时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湖南博物馆致函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囿于本馆为非营利受托遗产保管机构,所需购藏经费全赖各方资助,今虽多方努力,目前仍仅筹措到两千万美元。因此,祈贵方能同意以此价格(含贵公司佣金)成交。如允此议,则我方将在一周内先期付款三百万美元,余款在两个月内付清。”这封邮件流传到网上,一度令陈克伦担心 “弊大于利”,“大家知道了博物馆的底牌,都在说喊价过了2000万美元,就进去举牌。皿方罍价位可能冲高到3500万美元—5000万美元。”陈克伦高度肯定了台湾藏家曹兴诚在此期间发出的倡议,“海内外收藏家和企业家放弃竞买,玉成国宝合璧之好事。”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在与佳士得沟通,促成国宝回家。

国宝皿方罍器身在美国成功交接

有“方罍之王”美誉的青铜器皿方罍器身交接仪式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总部举行,收藏家谭国斌与佳士得美国区总裁马克·波特在合约上签字,皿方罍器身正式归属湖南。据悉,皿方罍器身将于6月22日17时30分抵达湖南,6月26日将举行器盖合体仪式。

当皿方罍器身展示在众人眼前时,其宏伟、大器、精美震撼了每一个人。交接仪式前,湖南省博物馆青铜器专家傅聚良、佳士得专家麦克·拜斯对皿方罍器身进行了鉴定。傅聚良20年前见过皿方罍的照片,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真品,感觉非常震撼。麦克表示,这是他见过的青铜器中最美丽的一个。昨晚,省博物馆也向人们展示了收藏的皿方罍器盖。器盖与器身相比,颜色更深些。对此,专家说,器盖、器身分藏于不同的环境中,颜色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交接仪式后,记者电话采访了谭国斌。他说:“非常激动、兴奋,很自豪。这种事情在以前是不可想像、不可能的。中国越来越强大,实力越来越强,这么好的文物才能回到中国。在美国这几天我感觉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盛,越来越多的文物回到祖国。”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兴奋地表示,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皿方罍出土于桃源县。昨晚,当地百姓看着电视度过一个难忘之夜,皿方罍当年的发现人艾清宴的孙子观看了湖南卫视的直播。

06皿天全方罍的相关资料

文物特征

“皿天全方罍”是商代晚期盛酒器,该器通高84.8厘米、器身高63.6厘米。罍盖呈庑殿顶形,罍身作长方口,直颈,高圈足。全器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四面边角及各面中心均装饰突起的长条钩戟形扉棱。[2] 器盖刻有“皿天全父乍尊彝”七字铭文,器身则为“皿父乍尊彝”五字铭文。

文物研究

文物研究

罍是古代一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诞生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至春秋中期,绝迹于战国时期。青铜罍在历史上流行时间较短,尤其是方罍更是十分稀少。

在商周两汉,王宫贵族的盛大宴会上,罍是用来盛酒或水的必备器物。其形制分为方体和圆体两种。在商周至两汉,罍的形式、工艺逐渐由繁变简。方体青铜罍作为早期繁复奢华的形制,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器物造型上的高超设计,也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青铜铸造的发达程度。而方体罍因其制造技术最为复杂,更是尤为珍贵稀少。据史书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汉文帝之子梁孝王刘武的后代为争罍而引发的宫廷流血争斗。可见罍在古代器物中的重要性。

皿方罍为商朝晚期铸造,是殷商的高级贵族之一皿氏家族的器物,中原商朝人南迁时带入湖南。虽然考古发现表明,湖南一带在商朝中前期已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但要铸造如此精美复杂的方罍重器还缺乏能力,而且方罍的器形、纹饰、铭文完全属中原殷墟风格,皿方罍的颜色黑亮,是所谓的“黑漆古”,它需要在腐蚀酸的环境中埋藏千年以上才能形成,这与中原青铜器在碱性土壤中所形成的颜色不同,显然是中原商朝人南迁时带入湖南的。

文物地位

这件距今3000多年的“皿天全”方罍,造型雄浑,形体巨大,通体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其高超卓绝的铸造技术,神采飞动的气势和令人倾倒的精美纹饰,是其他古代青铜器无与伦比的,堪称“罍中之王”,是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皿天全方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新闻立场

您同意本期话题的观点吗?

同意同意
不同意不同意
100%
0%

您觉得本期话题质量如何?